小大人的公衛素養課: 流行病學×預防醫學 中研院院士陳建仁首本防疫圖文知識書

小大人的公衛素養課: 流行病學×預防醫學 中研院院士陳建仁首本防疫圖文知識書
ISBN-10
6263051019
ISBN-13
9786263051010
Category
Juvenile Nonfiction / Health & Daily Living / Diseases, Illnesses & Injuries
Pages
104
Language
English
Published
2021-09-30
Publisher
親子天下
Authors
陳建仁, 胡妙芬

Description

中研院院士、全球知名的流行病學專家陳建仁首度跨足童書

超人氣兒童科普作家胡妙芬暖心參與、共同協作

臺灣第一本整合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的圖文知識書


在這場全世界仍看不見盡頭的抗疫聖戰中,

身為地球村一員、仍然在疾病的威脅與各種防疫保護傘下努力生活的你,

絕對必讀必上、不容錯過的紙上防疫素養課!


透過簡明易懂的文字、設計感與科學正確性兼具的圖像,

帶你走入歷史長流──認識人類與流行病一場場壯烈卻也促進醫學發展的聖戰,

了解無形的敵人──傳染病的病原體、傳播途徑與防治方式,

展望未來──看見後疫情時代世界人類的無限可能!


你知道……

★ 黑死病大流行,是藝術畫中「死亡之舞」的啟蒙?

★ 順水傳播的霍亂,開啟了現代公共衛生的觀念?

★ 拿破崙竟是靠傳染病打勝仗?

★小兒麻痺曾是爸媽最可怕的夢靨?

★ 當年「勤洗手」的提倡者,竟然被送進精神病院?

★ 除了新冠肺炎,數十年前臺灣已經是瘧疾防疫全球模範生?

★ 疫苗是怎麼發明出來的?

★ 從死裡走一遭的康復者,可以捐血救別人嗎?

★ 傳染病也有金字塔,重症病人竟只是冰山一角?

★ 數學課學到的等比級數,竟可以用來計算傳染人數?

★ 什麼時候才適合施行普篩呢?

★ 篩檢後所出現的陽性、陰性、偽陽性、偽陰性,到底是怎麼回事?

★ 一場疫情改變了全世界,在後疫情時期,人們又該怎麼生活呢?


2019年底,COVID-19席捲而來,為全世界帶來前所未有的衝擊。這是一場看不見敵人的奮戰,需要各國政府的各項防疫措施和物資管控,以及全民的配合。


然而,這也是一場看不見盡頭的戰爭,不論是迎戰COVID-19這個超強大病毒,以及後續更多可怕的變種病毒,還有未來不知何時又會再引爆的其他流行傳染病。在後疫情時代,所有人都需要建立更完善的流行病學、公衛概念和防疫知識。


《小大人的公衛素養課》一書由曾被紐約時報盛讚為「臺灣疫戰祕密武器」、全球知名流行病學專家的 前副總統陳建仁院士,偕同人氣兒童科普作家胡妙芬共同撰寫,期待透過簡明易懂的文字,具設計感又講求科學正確性的圖像,帶領所有青少年及陪同閱讀的師長與家長,共同上一堂淺顯易懂紙上防疫素養課,藉此循序漸進建立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的裝備知識。讓我們一起以正確的科學認知,迎戰所有隱身的未知病原體,期待有一天全世界人類能解決共同的問題。


◎由淺入深四堂課,裝備好公共衛生基礎知識與素養

● Chapter 1 打開人類與傳染病的奮鬥史

在人類的歷史上,可怕的傳染病曾經使得民族滅亡、國家衰敗,就連一國之君,舉凡如神一般的法老王拉美西斯五世感染天花、亞歷山大大帝死於瘧疾,都難逃傳染病的恐怖威脅。

本章帶你看盡人類歷史中過往的慘痛經驗,並又是如何一步一步從無力抵抗,慢慢堆疊出日益發達的科學與醫藥研究,進而迎向希望的曙光。


● Chapter 2 傳染病的基本觀念

由於多年的對抗與研究,人們對於傳染病,早已經累積越來越多的知識,舉凡如傳染病分為幾類、從得病到死亡又有如何的進程,又或者人體內是如何抵抗病原體、因傳染途徑不同而需要採取不同的預防方式。

若你隨身配備著這些基本觀念,便能在這個資訊過度膨脹的時空,辨讀科學新聞的真與偽,不被過載的訊息牽著鼻子走。


● Chapter 3 傳染病防疫大作戰

防止傳染病的擴散,是社會大眾要共同面對的挑戰。而到了近代,傳染病的防疫與防治,又有什麼新發展?我們還能運用什麼措施,來讓自己越過危險地帶?大家都超級關心的疫苗,究竟是怎麼發展出來?為什麼施打疫苗如此重要?還有,只要想要,就可以全面普篩嗎?

保護自己,也就是在保護別人;多理解更多知識,也就能更幫助自己與他人免於恐慌。這些,請穿戴好,都是你在後疫情時代仍能正常生活的防身寶典。


● Chapter 4 防疫新日常

從廿世紀後期開始,人類進入第四次工業革命,利用電腦與網際網路開啟了高度智能化的時代。人工智慧、大數據、物聯網、機器人等等這些嶄新的科技又會為現在的我們,帶來什麼防疫的新功能與對未來的想像?

人類和傳染病的戰役從未終止,永遠都必須要學習跟不知何時就會再度報到的新病毒和平共處。然而,各項跟防疫有關的醫學與新科技也隨之飛快進展。病原體沒有國界,未來的國際合作將會更加重要,一起來認識並加入後疫情時代的防疫新日常。


本書特色


1.全球知名流行病學專家陳建仁X人氣科普作家胡妙芬強強聯手

兩大專家暖心協作首本整合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的圖文知識書


2.所有人都適合讀的紙上公衛素養課

後疫情時代,面對未知且不斷進化的病毒,仍在疾病威脅與各種防疫保護傘下努力生活的你,必看必讀的防疫知識書。


3.四大章節整合人文歷史與科學脈絡

走進歷史長流,看見傳染病如何影響人類歷史並促進醫學發展;了解無形的敵人,認識傳染病的病原、傳播途徑與防治方式、打破知識疆界,囊括歷史、社會、生物、衛教各領域。


◎本書關鍵字:傳染病、病毒、細菌、微生物、自然科學、健康教育、流行病學、預防醫學、公共衛生

◎無注音, 10歲以上適讀

◎學習領域分類:健康與體育、自然、社會


各界好評


「鑑往知來,了解傳染病的歷史,克服疫情挑戰!」──蔡英文


「本書透過活潑插圖及生動文字,啟發孩子對傳染病的認知,是防疫知識『超前部署』的好書。」──陳其邁(公衛專家、高雄市市長)


「陳院士的新書透過淺顯圖像式的比喻,幫助我們了解疾病傳播歷程及人體免疫的奧妙。值得一看的知識好書!」──陳時中(衛生福利部部長)


「本書不只讓小朋友讀來輕鬆易懂,連大朋友也能一起讀,讓所有人都能了解相關疾病歷史和科學知識,培養公共衛生基礎素養。」──周志浩(疾病管制署署長)


「陳院士這本書真是太威了,先從過往的瘟疫事件開始講起、以簡短圖文故事娓娓道來,爾後進到生物科學和科技發展,讓國家未來的主人翁從小即具備國際觀的公衛素養。」──莊人祥(疾病管制署副署長)


「戰勝病毒的唯一解方是獲取知識,本書內容深入淺出、圖文並茂,能快速理解公衛科普知識,一起正向防疫。」──廖俊智(中央研究院院長)


「1980年人類根除天花,曾以為從此戰勝疫病。誰知光在臺灣,從SARS到新冠肺炎,幾年就一大疫,我們確有必要重新好好認識疫病。作者無疫不與,堪稱臺灣防疫公衛大師第一人,我鄭重推薦本書給所有國人!」──郭旭崧(抗SARS專家、前國立陽明大學校長)


全臺抗疫黃金陣容齊聲按讚推薦


蔡英文

賴清德(第十五任中華民國副總統)


● 疫情指揮專家

陳其邁(高雄市市長)

陳時中(衛生福利部部長)

張上淳(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國立臺灣大學副校長)

周志浩(疾病管制署署長)

莊人祥(疾病管制署副署長)


● 學界翹楚

廖俊智(中央研究院院長)

郭旭崧(抗SARS專家、前國立陽明大學校長)


醫師與各界意見領袖熱烈狂推


(依姓氏筆畫順序)


陳志金(ICU重症醫生)

「大仁爺爺所提供的傳染病知識,生動有趣,能夠讓我們更有信心的面對疫情,很適合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一起閱讀。」


黃瑽寧(馬偕兒童醫院兒童感染科主治醫師)

「這本童書在全球歷經COVID-19疫情下出版,淺顯易懂的敘述讓孩子對公共衛生、傳染病、甚至是現在的疫情能更加了解。用知識戰勝恐懼,《小大人的公衛素養課》是一本寫給孩子的防疫大寶典。」


楊為傑(白袍旅人醫師)

「傳染病正影響著你我,多了解傳染病的來龍去脈,可幫助我們更從容的抗疫。本書內容精闢卻又容易理解,推薦給您全家人一起閱讀!」


楊斯棓(年度暢銷書《人生路引》作者)

「對抗新冠肺炎有什麼難的?不戴口罩、不打疫苗、不洗、,相招唱歌不管禁令、移除隔板不管規定、高鐵上大快朵頤,就穩贏的。但請記得,如果你的行為舉止如同上述,穩贏的,是病毒。公衛素養的建立,當然越早越好!」


蔡依橙(陪你看國際新聞 創辦人)

「在COVID-19疫情時代長大的孩子,對傳染病的歷史認識與科學理解,將成為這一整個世代的基礎素養。這一本,好讀好懂,又有深度,很適合作為入門。」

Similar books

  • 中国学生成长必读书——走进科学·医学密码
    By 科普小组主编

    本书内容包括:人造心脏、成功的脑外科手术、巴士克人语的起源、生命密码——基因、神奇的人脑、生命的曲线、大脑及其机能等。

  • Skin Cancer
    By Carrie Fredericks

    Current estimates are that one in five Americans will develop skin cancer in their lifetime, according to AAD. Most types that are completely avoidable through preventative measures. Provide your readers...

  • Revisiting proposals to split the Ninth Circuit: an inevitable solution to a growing problem : hearing before the Subcommittee on...
    By United States. Congress. Senate. Committee on the Judiciary. Subcommittee on Administrative Oversight and the Courts

    Fighting Diseases, discusses different diseases and allergies that can affect the human body and how the bodys immune system responds. Additionally, this title features a table of contents, glossary, index,...

  • Eating Disorders
    By Myra Immell

    Provides information on the causes and symptoms of anorexia, bulimia, and related conditions; discusses emotional aspects and treatment options; and offers first-hand accounts

  • Our Mom Has Cancer
    By Abigail Ackermann, Adrienne Ackermann

    When Abigail and Adrienne's mom told them she had cancer, they were afraid. When the two sisters couldn't find any books for kids that explained what might happen to their...

  • Daddy and Me: A Photo Story of Arthur Ashe and His Daughter, Camera

    Photographer Jeanne Moutoussamy-Ashe, widow of tennis great Arthur Ashe, has created a touching portrait of Ashe's loving relationship with their six-year-old daughter, Camera--a relationship that thrived even in the face...

  • New York Times Deadly Invaders: Virus Outbreaks Around the World, from Marburn Fever to Avian Flu
    By Denise Grady

    An epidemic strikes the United States, plunging the country into chaos. New York Times medical reporter Denise Grady uses this terrifying scenario, taken from the pages of a U.S. government...

  • The Voices of AIDS
    By Michael Thomas Ford

    "The human side of AIDS is candidly and poignantly revealed in 12 personal interviews with YAs who are HIV-positive, friends and relatives of AIDS patients, and AIDS educators and activists....

  • 青少年科普知识——医疗革命
    By 于文编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第一推动力,而科学知识的普及则是实现这一推动的必由之路。在新的时代,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们青少年的科普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抓住这个契机,大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是我们全社会的重要课题。为此,我们特别编辑了这套“青少年科普知识”丛书,主要精选现代前沿科技的各个项目或领域,介绍其研究过程、科学原理、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等,使青少年站在当今科技的新起点寻找未来科学技术的契入点和突破口,不断追求新兴的未来科学技术。

  • Birth Defects
    By Jacqueline Langwith

    According to the C.D.C., every 4.5 minutes, a baby is born with a birth defect in the United States. Ranging in a number of manifestations, from mild to life-threatening, t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