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通过生动的案例和读者一起探讨专注力缺失的原因和后果,
從此以後,一些最扣人心弦的故事總是和「英雄與致命怪物搏鬥」有關,例如:貝武夫大戰怪獸格蘭戴爾(Beowulf vs. Grendel)、忒修斯大戰牛頭怪獸(Theseus vs. the Minotaur)、洛基大戰伊凡卓格(Rocky vs. Ivan Drago)。人類愛看「與死亡打交道」的故事, ...
人們為何需要音樂?音樂有哪些功能?音樂為何會引起情緒?聽音樂時為何會想要律動身體?……拜科技進步之賜,科學家如今可以觀測人腦在處理音樂訊息時的活化型態;另一方面,音樂活動的跨物種比較,也隨著生物學家對於靈長類、鯨豚、鳥類……的研究,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 本書結合神經科學與演化生物學的觀點,探討音樂認知心理學的主要議題,本書二版增加了一些有關大腦中輔助運動區(supplementary motor area)、預設模式網路(default mode network)、顯著網路(salience network)的文獻,以反映科學家對於音樂腦的研究進展。關於音樂應用的議題,在二版中特別凸顯了三項音樂功能:第一,聆聽音樂可以緩解某些病人的疼痛感,其原理涉及預設模式網路;第二,兒童藉由音樂遊戲促進了大腦的發展,可以強化動作協調、感覺統合、認知控制,以及聽語能力;第三,在音樂中展現個人創意,能促進預設模式網路跟認知控制(cognitive control)腦區之間的互動與平衡。
Advances in the field of cognitive neuropsychology have provided a range of techniques for exploring impairments in basic mental functions such as attention, memory, and language. This approach has been...
★ 科學版《吸引力法則》★神經科學家親身實證的心想事成四步驟 4週 × 5項引導測驗 × 17個練習&觀想 所有你想要的事物,都能透過訓練大腦而得到。神經科學證實,我們可以主動改變大腦的運作方式,達成健康、幸福、財富、愛情的理想狀態! 塔拉博士從中年失婚、工作倦怠、自我懷疑的人生低谷,蛻變為全心生活、充滿自信與快樂的成功企業家,其中轉變的關鍵,就是重塑大腦思考路徑的四步驟! 她以自身經驗和無數學員的見證告訴我們,他們許下的願望已經全部化為真實,沒有一個落空。在本書中,塔拉博士以她對大腦神經科學和精神病學的理解,結合了靈性與東方哲學,分享如何訓練自己的大腦、釋放「全腦」的驚人力量,這代表你未來12~18個月的願望和夢想,都能借助潛能之源的幫助而成真。 越瞭解大腦在生理上如何運作,就越能開啟你的潛能之源,抓住日常生活中每個改變人生的機會。你希望培養哪些新習慣?你想要大腦覆蓋什麼阻礙你前進的思維?你可以怎樣重塑思考路徑來讓改變成真?你可以運用潛能之源的力量來完成這一切。翻開本書,立刻釋放你真正的潛力吧! 讀完這本書,你將可以──.重新設定大腦路徑,從而吸引豐盛的人生、找到很棒的伴侶.拋開恐懼與不安,讓勇氣和遠見引導你的每一個決定.妥善地掌控情緒,扭轉一段困難的情感關係或家庭狀況.以更好的健康狀態來追尋人生的目標和快樂.不再被內心自我批判的聲音影響,充滿動力地創造你應得的理想生活 【專業推薦】吳若權/作家、廣播主持周介偉/光中心創辦人謝伯讓/腦科學家謝淑蘭/成大心理系教授 出版社 啟示 (城邦)
How we perceive and interpret the actions of others is crucial if we are to develop into healthy adults. It has even been argued that a lack of social cognitive...
Libro de Actas del VII Congreso Internacional de Sinestesia, Ciencia y Arte celebrado en Granada y Alcalá la Real, Jaén ( España)Sedes: Facultad de Bellas Artes Alonso Cano, Universidad de...
Teaching adolescents can be quite challenging. Dr. Judy Willis, a neurologist and teacher, explains the inner workings of the adolescent brain. She uses the findings of brain research in her...
西方哲學之中一個關鍵問題是心靈和身體的關係,也就是心-腦問題或心-身問題。當討論到心靈和身體關係、即心-身問題時,哲學家長久以來一直在「心靈的存在」和「實在問題」上思索與論證。作者質疑這樣傳統的心-身問題提問法。那麼,我們該如何對心靈特質提出更合理的問題?本書深入探索腦神經科學實證、歷程哲學、現象學、科學哲學、心靈哲學,乃至中國哲學等各種跨領域研究,提出超越既有視角觀點的世界-腦問題。作者以世界-腦關係的角度切入,試圖在神經科學與哲學界掀起一場哥白尼式革命。除了闡述作者自身的論證之外,本書更重要的特色是:書中邀請國內多位不同領域的專家,針對作者的重要論點撰寫「序」及「問題與挑戰」,並由作者予以詳實地「延伸討論與回應」。透過這種學術論辯,期盼能讓讀者一窺「原來自己的大腦不只是在腦袋內,而是一直和宇宙有著連成一氣」的最深刻奧祕!
This exciting new version of the classic text, Social Cognition, describes the increasingly complete link between neuroscience and culture. Highlighting the cutting-edge research in social neuropsychology, mainstream experimental social-cognitive psychology,...
橫跨哲學、心理學、神經科學三大領域, 是解析心靈、意識與大腦最完整、最全面的一本書。 神經科學的興起,開啟了理解大腦的新頁,並為哲學與其傳統關注的心靈問題提出了許多解答與挑戰。然而,新近崛起中的神經科學哲學領域,又可以為心靈與大腦之間的關係,帶來何種不一樣的理解與啟示?這場前所未有的論辯,是否會改變我們對於意識、自我和自由意志的理解? 神經科學哲學領域的頂尖專家格奧爾格‧諾赫夫(Georg Northoff),在《留心你的大腦》中充分展現出神經科學、哲學與心理學的專業,他完整地介紹了非化約神經科學哲學、細數這門學科的發展源起,並運用跨領域與跨學科的研究途徑,試圖解決已經困擾哲學家數百年之久的心腦問題。 本書的跨學科研究途徑含括神經科學、心理學與哲學,共分五大篇二十章,分別從「神經科學哲學的發展與概念」、「心腦問題」、「心靈特質的解釋」、「意識」、「自我」等主題,運用不同學科、方法學等途徑,引領讀者思考、解答心靈與大腦之間的關係與問題。作者運用多元的教學方法,協助讀者掌握複雜的概念,透過「概述」、「學習目標」、「關鍵概念」與「關鍵字彙」的引導,逐步進入不同的主題;「批判省思」與「未來研究方向」等小節,則提供了更進一步的思考與方向;「摘要」、「複習重點」則可增強思考與閱讀的理解;最後在「補充教材」列出重要的文獻,讓有志者能深入探究。此外,中文版特別收錄作者與臺灣學者、學生,針對各篇議題提出討論,進行跨文化的交流與對話,希望藉此開啟學術界新的研究視野。願讀者在閱讀本書之後,能夠一同前往神經科學與哲學的殿堂,進而發現其中隱藏的面貌。 名家推薦: 這是近年來關於認知科學與心靈哲學的中文翻譯書籍中,最深入、最全面、也最扎實的一部作品。諾赫夫教授在現象上從心靈、意識一直談到到自我,在方法上從哲學、神經科學一路介紹到神經科學哲學,幾乎所有與心靈有關的重要哲學議題,都可以清楚的在此書中一覽無遺。有別於主流的「化約神經科學哲學」,諾赫夫提出了「非化約神經科學哲學」,讓我們在思索與探究心靈本質的時候,又多了一種不同的進路。 ──謝伯讓(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助理教授) 在神經哲學短短三十年的歷史中,諾赫夫可謂是一位傑出的學者,在本書中,他連結並統整了神經科學與哲學兩大領域,成功地展現出這門獨立學科未來持續發展的潛能。 本書以「自我-意識」為核心概念,並以此引領出許多在神經與精神疾病方面令人振奮且有效的科學研究成果。在哲學領域中,傳統的心-物問題,經由諾赫夫的重構之後,則轉為對世界與大腦如何在時間中互動的討論。我們甚至可以大膽的推測,如果康德能夠穿越時空來到現代並閱讀本書,有可能可以推進其對純粹理性判斷之理論論述。 本書不僅清楚地介紹了何謂神經哲學,對於哲學、神經科學甚至是臨床研究亦提出許多獨特的見解,更難能可貴的是,諾赫夫使用許多有趣的舉例作為輔助,讓未曾接觸過此領域的讀者們也能夠理解此新興學科的奧妙之處,使得本書既具備學術專著的質量,也成功企及了科/哲普著作的要求。 ──藍亭(臺北醫學大學人文暨社會科學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