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语运动在现代中国影响既深且巨,
《亞洲與世界》是基於中、德、奧、日、韓五國六所高校多年以來在中國研究、歷史研究、亞洲研究等學科的緊密合作,使用全球互動而非個別國家交往的視角,分析各領域內重大及前沿問題。本書為第4輯,分為特稿、語言接觸史研究、留學史研究、東西文化交涉研究、歷史與翻譯研究五個欄目22篇文章。這些文章是北京外國語大學、德國波恩大學、德國埃爾蘭根-紐倫堡大學、奧地利維也納大學、日本關西大學、韓國外國語大學6所大學漢學、國別研究、亞洲研究等專業在讀博士生研究課題的階段性成果。
自1896年清廷首次派出13人赴日留学,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梁等大批维新党人流亡日本,日本也从自身利益出发和清廷建立了“彼此共同利用”的“黄金时代” (17)。由日本输入的新名词——尤其是“法政”“群学”类的名词为志士们提供了重新认知中国现状的“思想资源” ...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 [11]渠桂萍论述了20世纪前期华北乡村中的弱势阶层,主要包括长工、乞丐、看青夫等群体。 ... 在城市管理方面,李自典考察了警察与近代北京城市治安管理问题,认为具有现代社会治安管理职能的警察体系的建立,是近代北京一个 ...
... 聲入心通:國語運動與現代中國(Sound's Connections with the Heart-Mind: National Language Movement and Modern China). Beijing: Beijing shifan daxue chubanshe, 2019. Wang Ruowang. Hunger Trilogy. Translated by Kyna Rubin with Ira Kasoff ...
《思想31:民族主義與歷史意識》有三個專輯,第一個專輯是「教科書中的歷史意識」,針對大陸和香港的三篇文章,剖析兩地歷史教科書與現實政治的糾葛,值得參考。第二個專輯是「周邊反思中國:葛兆光《何為中國》的迴響」,葛兆光先生關於「中國」的歷史建構研究是近年來學界關注的一個焦點,去年香港浸會大學針對《何為中國》舉辦研討會,本期發表分別來自韓國、香港以及台灣的四篇論文。第三個專輯是「思想訪談」,一篇訪談和一篇紀念本尼迪克.安德森文章,對安德森容易引起誤解的幾個關鍵論點提供了解說與分辨,對讀者將有很大的幫助。
本书把儒、释、道、兵、法、墨等百家之说统统收进其中;历代著名人物、国学大家、诗词字画、名言典故也毫无遗漏;以点带面、由浅入深、从精至博,贯通中国传统文化中文、史、哲最精要的部分;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帮助青少年朋友们走进国学的殿堂。
近来看见《上海时报》上登有广告,说,有《灵学丛志》出版;此志为上海一个乩坛叫做什么“盛德坛”的机关报。其中所列的题目,都是些关于妖精魔鬼的东西。最别致的,有吴稚晖先生去问音韵之学,竟有陆德明、江永、李登三人降坛,大谈其音韵。我看了这广告,觉得实在奇怪得很,因此花了三角大洋,买他一本来看看,究竟是怎么一回怪事。
中国现代社会科学家大辞典
... 东渐与晚清社会》、顾长声的《传教士与近代中国》、张西平的《交错的文化史——早期传教士汉学研究史稿》、邹振环的《西方传教士与晚清西史东渐》、吴义雄的《在宗教与世俗之间》、谭树林的《传教士与中西文化交流》、周燕的《传教士与中外文化交流》、尚智 ...
教育大辞典: 增订合编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