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Etc: 众神遗落的珍珠

ISBN-10
7542667645
ISBN-13
9787542667649
Pages
383
Language
Chinese
Published
2019
Author
皮萨尼

Description

本书重新观察和理解印尼,并深入剖析印尼近代史,政治制度,种族,宗教认同,僵化官僚体制,以及传统的"黏稠"文化.

Similar books

  • 印尼etc.:眾神遺落的珍珠
    By 伊莉莎白‧皮莎妮(Elizabeth Pisani)

    ... 檐任糖硫期周,重方祭出更凶残手段封付西亚猫游擎降。二○ ○四年十二月,南西亚海啸奎走了西亚弯省十七菌修陈人命,重创常地樱湾,西亚猫领道等人(在遇去十五年的戴副期盟间,多数领道等人流亡海外,级优未踏足西亚弯省)怒松承韶,该是停止毅戮的哇时候了。

  • 搭桥引路:华侨华人与“一带一路”
    By 黄日涵, 陈琮渊

    本書針對一帶一路沿線初步確定的65個國家,採取列國志的形式,各篇文章簡要介紹各國的地理、歷史、人文、經濟與政治環境,重點介紹華人華僑在各國的境遇及發展情況,最後在一帶一路建設大環境下,對華僑華人在雙邊往來中如何發揮橋樑紐帶作用提出相關建議,並指出中國與華僑所在國發展雙邊關係時應該注意的問題,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 塞爾登先生的中國地圖:香料貿易、佚失的海圖與南中國海: Mr. Selden’s Map of China: The Spice Trade, a Lost Chart and the South China Sea
    By 卜正民(Timothy Brook)

     卜正民繼《維梅爾的帽子》另一全球史力作一幅被遺忘近350年的中國航海圖連結17世紀中國的海洋帝國及全球大航海時代了解「亞洲火藥庫」南海主權爭議的歷史起源從域外、從海洋,更從全球視野看中國1659年,一份巨大且不同尋常的禮物送到牛津大學鮑德里氏圖書館,這是倫敦的商業律師、政治活動家及前國會議員約翰‧塞爾登(John Seldon)的遺物。塞爾登先生可說是倫敦第一位「東方通」,而他的遺物──一張長160公分、寬96公分的巨大中國古地圖──卻靜靜地沉睡在圖書館內長達350年。2008年,美國南喬治亞大學歷史系副教授羅伯特‧班切勒(Robert K. Batchelor)等人訪問牛津大學時,發現這張地圖不可思議地繪製了大面積的海域,將整個中國大陸擠到地圖左上方,一半的圖面繪滿了中國南部沿海、東亞、東南亞海域和島嶼,還有一條條依稀可辨的黑色細線把中國福建沿海與東南亞各港口連接起來。長年研究全球史的班切勒立刻發現,這不是一般的中國古地圖,而是一張珍貴的明代遠洋航海圖!這張手工彩繪的地圖,範圍北起西伯利亞,南至今印尼爪哇島和馬魯古群島(香料群島),東達北部的日本列島和南部的菲律賓群島,西抵緬甸和南印度。地圖商清楚標示明朝福建海商在海外的活動範圍、航海路線和主要港埠等資訊,繪製了中國帆船經常使用,從福建泉州延伸而出的6條東洋航路和12條西洋航路。作者卜正民藉由這張地圖,一步步呈現17世紀中國在東亞及東南亞地區的海外貿易,以及中國在亞洲海洋世界中的位置。在書中,卜正民介紹了英國17世紀幾位為中國著迷的學者,這些學者在早期現代歷史中持續地強化著中英兩種文化的聯繫,這其中就有塞爾登本人。透過這張地圖,作者牽起塞爾登與沈福宗──一位改信天主教的中國人,之間的中英文化交流。書中還講述了公海上的航行經驗、早期法津如何定義領海概念、地圖上如何出現方位刻度圖,也比較了中國和西方地圖表現之不同。全書來回穿梭於中英兩帝國,橫跨於傳記、科學和兩種文化之間,生動地講述了謎一樣的跨文化之旅。※ 全球媒體一致讚譽:《經濟學人》:「一則迷人的故事……卜正民織繪了一篇絕妙的故事,描述不同世代的人們在一片國家主權未曾定義的土地上的探險。」《出版人週刊》:「學者們會珍惜……這份對塞爾登地圖的完整研究……其詳盡的敘述、分析的廣度,以及卜正民從單獨一張地圖就能呈現如此豐富歷史的獨創性。」《西雅圖時報》:「這本書規劃了一場吸引人的饗宴……由對17世紀東亞深具了解的學者所提供的多元文化與豐富迷人的美食。」《Kirkus》:「一本非凡的學術研究……具感染力、令人滿意的知識上的堅持不懈。」《Booklist》:「一本深入動人的著作,極具洞察力地展示認知與現實如何交織出過去與現在。」

  • 搭便車不是一件隨機的事:公路上3萬5千6百公里的追尋,在國與界之間探索世界【電子書加值版】
    By 李易安

    【電子書加值版】獨家收錄﹕作者親聲朗讀、五款虛擬背景美圖 ◆ 作者親聲朗讀﹕作者親自獻聲,朗讀第四章〈維耶德瑪:第十日的遺失〉。 ◆ 五款虛擬背景美圖﹕另附五款國界冒險圖片,可下載做為電腦桌布或虛擬會議背景。 「我覺得自己很幸運,故事會一直來找我,我只要把它們寫出來就好了。」──李易安135趟便車,35,600公里的旅程!前往跟著旅行團到不了的地方,沿著國界冒險、相遇、離別。大膽探索地圖上的空白處,品味的不只是旅行,而是一段段真實人生,一個個世界的入口。搭便車不只是旅行,而是遇見多個世界的入口,經驗一段段真實人生。在不搭便車就渾身不舒服的5年時光裡,李易安搭了總計135趟便車,足跡橫跨南美、歐洲、中亞,移動了3萬5千6百公里。《搭便車不是一件隨機的事》這本書,裝載了他不斷移動的冒險歲月。● 田野調查地圖上迷人空白李易安的第一次便車行是個意外。隨著經驗增多,他發現,搭便車這個移動方式,能鑽入觀光手冊的留白、旅行團體驗不了的生活,而且搭便車看似隨機,實則一點也不,因為會選擇如此旅行,和會選擇為了旅人停下車的人,往往有著相同特質。而地圖上的空白處「一定存在著什麼」,搭便車正是田野調查這些空白裡人、事、物的好方法。● 跟著旅行團到不了的地方便車之旅,發生在從一個定點移動到下一個定點的途中。人們在景點吃當地名產時,李易安蹲在卡車邊,和長途卡車司機一起享用豐盛的微型流水席;人們與歷史建築合照時,他在一位好心婦人的家中,見到被徵召的士兵遺像。在約旦,他見識到難民經濟的威力;在地球的另一面,他找到巴拉圭的蔣介石。唯有脫離旅行團的制式規劃,世界樣貌才能真正地立體而真實、刻骨銘心。● 來場不一樣的旅行如果你沒去過李易安寫的這些地方,至少,你要看看他寫的書。如果你曾去過這些地方,就更該看看他筆下的人事物。因為正如他所言:「每一段便車都是一次獨立的經驗,卻也都有共通的敘事主軸……連通每一個原本無關的隨機事件。如此拼貼歧異,卻是同個故事。」他說的每一個故事,屬於你,屬於我,是所有人的故事,是世界的故事。各界推薦王志弘(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美國人文主義地理學家段義孚(Yi-Fu Tuan)曾說,在空間中移動促成自由,地方的暫止則令人安穩。漫漫移動中的每處停歇,都可能使抽象的空間位置,轉變為安適的地方。於是,自由與安穩、移動與暫止的交纏,構成生命中既普遍又獨特的紛繁場景與軌跡。李易安穿國越界的搭便車行旅,則在移動與停歇的更迭之間,穿插了更多不確定的刺激。在這隨遇而安的漂移中,或許出於李易安曾經接受建築與城鄉研究的訓練,書中充滿有關地理、邊界、領土、移動、道路、城鄉空間的敏銳觀察及思索,將人情冷暖牽連於深遠的歷史與文化風貌,頗有行萬里路兼讀萬卷書之風。但是,讀者在鮮明生動宛若電影畫面的人物與事件描寫中,遭逢的不只是滿盈的異國風味,反而在看似陌生的情景中,體察到熟悉的文化親近性。這種親近性,不只體現於阿爾巴尼亞的臺灣廣場、巴拉圭的蔣介石銅像,或是更遙遠的吉爾吉斯東干人的中華文化殘餘,喚起某種他鄉遇故知的感懷。文化親近性更具體地彰顯於天差地遠的人群,竟有類似的基本生活態度、慾望和渴求。正是這樣的親近性,串起了南美洲和歐亞交界的廣袤大地。這種既遙遠又鄰近的時空感,也意味了我們總是有過著與當前不同的其他生活的可能,而出發前往另一條軌跡的啟動關鍵,或許就是一趟搭便車之旅。何欣潔(《端傳媒》台灣組主編):便車,是一個藏有另一個摺疊空間的所在。比起純粹的大眾運輸、手握方向盤的駕車旅行,於易安而言,便車從不只是抵達目的地的工具,也是目的地本身。在便車車廂裡,搭便車的旅人與司機藉談話穿梭時空、展開想像中的地圖,抵達無邊的疆界;但回到當下此刻,他們的肉身依然在公路上搖晃,往下一個目的前進。《端傳媒》過去也曾有個令我著迷的小欄目,名字正叫「別處」。「別處.新疆」、「別處.稻城亞丁」、「別處.成都」……唯有照片,別無文字。……李易安本人就是一欄活生生、會走路的「別處」:他既在這裡,又不在這裡;他身在別處,也總是要出發上路。楊宗翰(「沙發客來上課」計畫發起人):《搭便車不是一件隨機的事》書裡提到的,幾乎都是對臺灣人來說相對比較陌生的國家。裡面我去過的幾個都讓我印象深刻,沒去過的那些則是我非常好奇想去的。而我最佩服易安的一點,就是他在書裡面將自己親身經歷的故事巧妙地結合了看似艱澀難懂的歷史,讓我們可以在每個便車車主身上看到長長的歷史脈絡。我們可以從東干車主的語言教學,看到東干民族的流亡身影;從與約旦車臣沙發主的相處中,了解難民對約旦的影響。看完他的這些故事,讓我更加好奇,更加想要去拜訪那些地方,不過我也很清楚,我們絕對會搭到完全不一樣的便車,遇到完全不一樣的故事。陳柔安(《我沒錢,所以邊畫畫邊旅行》作者):搭便車,搭的不只是省路費那麼簡單,易安搭上的是一本一本活生生老百姓的故事書,當然書裡不只有主角的故事,還是整個社會、文化、法治、風俗的縮影,環環相扣。易安用細膩的眼和心,打開這一本本故事書,再用極為真誠洗鍊的文字,把一則一則路上的故事寫的精彩絕倫。李明璁(公視《我在市場待了一整天》主持人)巫師地理(高中地理老師)畢恆達(台大城鄉所教授)廖科溢(金鐘旅遊節目主持人)──盛情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 106年度工程產業全球化專案辦公室委託專業服務案(上、下冊不分售)(附光碟)
    By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

    我國工程產業在目前國內大型公共建設陸續完工之情形下,市場逐漸趨於飽和,國內工程產業拓展海外工程市場已然成為產業永續發展之趨勢,故本計畫擬協助推展我國工程產業全球化業務,朝向工程產業全球畫推動方案(政策白皮書)之目標持續推動。本年度計畫已完成「國內業者於新南向區域發展盤點報告」、持續彙整106年國內潛力業者於新南向目標國家備投標彙整表、協助新南向市場來台貴賓參訪國內工程業者之交流活動行程、完成「工程產業全球化平台」規劃並更新新南向專區網頁、召開三場工程產業海外發展策略聯盟會議、協助執行「補助國內工程產業策略聯盟赴海外拓點措施」、執行海外拓點稽核作業、掌握與提供海外商機資訊、工程顧問服務業年度業務報告書分析、辦理五場次工程產業全球化人才實務培訓班、出席「歐銀年會及商業論壇」、「亞銀商機博覽會」及參訪拓銷團、以及提出「外國政府協助工程產業赴海外發展之金融協助模式研析-以日本JICA及韓國KOICA為例」研究報告等。 本計畫分別就「拓展新南向目標市場」、「優化業者輸出能量」、「掌握海外工程輸出商情」等工作重點,進行跨單位溝通交流(含經濟部、外交部、產業公協會、學術單位等)及資源運用,完成2017年度各項有利推動工程產業全球化之工作,未來也將持續朝2018年度目標努力。

  • 城市外交:理论与实践
    By 李小林, 李新玉

    21世紀,城市作為全球化進程中的“節點”、跨國合作的紐帶、全球治理的前沿,在國際關係中的地位與作用日益凸顯,成為國際關係研究的一個新課題。本書系統探討、分析城市外交在國際關係中的地位與作用,由“理論研究篇”、“比較研究篇”和“案例研究篇”三部分組成,力求達到三個目標:一是對城市外交進行系統論述;二是為國際關係研究與城市對外工作提供理論指導和實踐案例;三是為相關政府機構提供決策參考。

  • 智慧運輸發展與車輛安全法規技術諮詢管理計畫(1/4)
    By 周永暉,周維果,葉文健,盧鎮杰,蔡明志,王冠堯,洪國益,洪揚,王軒至,屈家興

    交通部「智慧運輸系統發展建設計畫(110-113年)」以政策創新引導產業發展,營造智慧交通生活環境,將智慧運輸推展至更整合、友善、方便、效率的層次。在以創造低碳交通及友善環境的目標下,延續前期執行亮麗成果,持續帶動智慧運輸產業發展及創造未來智慧移動(Smart Mobility)生活。 因應科技進步一日千里,過去建立之成果與經驗需繼續向前突破,為此,本計畫針對智慧運輸科技相關議題進行研究,以提供交通部政策方向參考;另為加速臺灣政策環境配合自駕科技發展調適,本計畫亦將自動駕駛等智慧車輛安全法規列入重點研究方向,以建構我國自駕車發展利基。相關重要成果請參閱本研究報告之執行成果摘要。

  • 注視日本新軍國主義的動向
    By 李恩涵

    注視日本新軍國主義的動向

  • 洋嫂子&洋妹子etc
    By 黄宗江

    Ben shu shou lu sui bi zuo pin 20 pian,Bao kuo yang sao zi dai nai die, su ge lan gu nai nai bai xia, hu pan feng zi, fang...

  • 看見印尼
    By 李東明

    相對於災難、印尼移工、排華、交通紊亂等刻板印象, 本書中的印尼既豐富多元又繽紛, 是個充滿活力、樂天的微笑國度。 萬萬沒想到,身上流著一點台灣原住民血液的我,在二○○九年開始的五年半印尼駐外生活中,台灣原住民的純樸、笑口常開、喜愛分享與群體感很重的性格,竟會在印尼許多原住民族朋友的身上找到了共鳴點、發酵,讓我可以享受如魚得水、悠遊自得的感覺。 作者因公派駐印尼五年半,親身接觸、探訪這個被極度刻板印象化的國度,除了體會台灣與印尼之間所存在的歷史情結之外,也憑著微笑換來了串串美好的記憶。返台後,他將對印尼的觀察與回憶書寫成冊,希望透過這些記錄,讓多一點的台灣人認識這個多元化國家,增進彼此間的瞭解,也拓展國人的視野,開闊台灣的國際空間。 本書特色 1.    從台灣人的角度,多面相介紹印尼這個東南亞的萬島之國。 2.    特別著重台灣、中國與印尼之間的關係消長,以及華人在印尼的處境變遷,可為增進台印關係的歷史借鏡。 3.    擁有台灣原住民血統的作者,特別深入印尼各大離島,追尋當地的人文與風情,傳達出不同於一般的文化深度。 作者簡介 李東明 台東人,有四分之一台灣原住民血統。 自幼喜與大自然為伍,跳入太平洋游泳潛水、在大武溪河口捕撈溯溪而上的透明日本禿頭鯊幼苗;甚至跟隨專業捕蝶人穿梭大武的山林溪畔,追捕蝴蝶貼補家用。 青春期曾受到天主教瑞士白冷會傳教士們的照料,因感念而走上西班牙Camino de Santiago朝聖之路。 派駐印尼是公職生涯中的最後一站,曾跟隨專家進入Baduy族人的祖居地,搭上印尼傳統風帆船Pinisi跳島巡遊印尼的海角與天涯,願與有緣人分享他所看見的印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