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进程研究
本书主要研究了中国城市化的条件与机遇、中国城市化的动力和途径、中国城市化的规划与体系、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经营等内容。
「城市學論叢」是杭卅師范大學秉承謹、慎、誠、恕的校訓精神,堅持立足杭州、-放眼世界、注重現實和服務社會的理念,匯集城市學理論、城市公共政策和城市歷史與文化的最新研完成果。論叢突出交叉學科的研究方法,強調理論與實踐、學術與政策、經驗與借鑒之間的互融互通,深入探究城市的發展路徑、存在的問題及其規律,以期為現代城市建設貢獻一份力量。《中國城市化進程的社會心理研究》收錄的論文從多視角探討了當代中國人尤其是進城務工人員在城市化大潮中的種種社會心理問題,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和寶貴的資料性,有其獨特的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
本书内容包括城中村形成的背景、城中村形成的原因、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研究、城市各层次规划中的策略以及城中村实施的对策。
本书客观地描述了世界整体和不同类型国家的城市化进程、特点和趋势, 并着重论述了城市化的普遍原则和理论基础。作者分析了中国城市化过程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针对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实施未来中国城市化发展战略的政策建议.
隨著城市化建設的進一步深入,甘寧地區回族社區傳統文化在獲得傳承的同時,也遭遇損失的危機。本書以甘肅和寧夏的回族社區為例,分別研究回族社區城市化話語的具體內容及特點,回族社區“艾文化”、“口歌子文化”、“湯瓶文化”、“爐子文化”等傳統文化的具體內容,以及它們與中國傳統儒家文化價值的內在聯繫,辯證思考城市化話語與回族社區傳統文化之間的關係,梳理回族社區傳統文化變遷的軌跡及形式,探究回族社區傳統文化損失的語言學上的原因。
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对粮食体系及其演变、管理和表现都将产生巨大影响。通过相关研究,本书在分析现状和现有创新举措的基础上,围绕改善城市粮食体系问题,提出了叙述性的概念框架、主要参数和优先安排事项。
《中国近代铁路事业管理研究——政治层面的分析(1876—1937)》是台湾学者张瑞德早年的著作,曾由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于1991年出版,列入该所专刊(第63号)。本书分为五章,由政治环境入手,从内部管理的角度探讨1876年至1937年间铁路事业的组织运作、人事管理等相关问题。此次出版作者增撰《穿越界限——中国铁路史研究的现状及展望》一文。
本书全面总结、梳理和探索改革开放以来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发展过程、机制、模式以及经验教训,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中肯的政策建议。
《中国城郊城镇化道路研究:以天津市东丽区为例》内容简介:第1章文献梳理:农村城镇化的典型理论;第2章历史回顾:中国农村城镇化的历程;第3章他山之石:典型国家的农村城镇化道路;第4章国内比较:中国各区域农村城镇化的典型做法;第5章经验归纳:中外农村城镇化实践的一般规律与启示;第6章东丽城镇化道路的背景分析:问题与支撑点;第7章东丽道路的核心着力点:构建和谐人地关系;第8章东丽模式的标杆意义和推广价值;第9章研究展望:跳跃式城镇化与都市村庄社会空间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