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本着不“为尊者讳”的出发点,
据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1992年英文版本译出
愛因斯坦寫給所有人的科普經典 ═════════════════ 全書沒用到任何數學公式! 介紹從伽利略、牛頓時代的古典理論 到場論、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物理學史 ...
內容介紹愛因斯坦是二十世紀最偉大最有影響、舉世景仰的自然科學家和傑出的思想家。他品德高尚,具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對現代科學有著開創性的、最偉大的貢獻。 本書由愛因斯坦文集精選摘出分類,讀者可從中領略愛因斯坦的科學觀、道德觀、宗教觀、人生觀和社會觀,了解他在重大歷史事件中的基本立場和態度,以及他的各種言論思想。由此書我們將可看出愛因斯坦一生中的真實面與其充滿睿智的人生哲學! 愛因斯坦簡介: 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3.14~1955.4.18)是20世紀猶太裔理論物理學家,創立了現代物理學的兩大支柱之一的相對論,也是質能等價公式的發現者。在科學哲學領域頗具影響力。榮獲19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一生總共發表了300多篇科學論文和150篇非科學作品。被譽為是現代物理學之父及20世紀世界最重要科學家之一。他卓越的科學成就和原創性使得「愛因斯坦」一詞成為「天才」的同義詞。
我的思想与观念:爱因斯坦自选集(IdeasandOpinions)是英语世界广泛流传的爱因斯坦通俗著作集,自1954年出版以来,长销不衰.本书在爱因斯坦本人亲自监督和协助下编选而成 ...
愛因斯坦是廿世紀科學界的代表性人物,也是牛頓以後人類所產生的最超越的科學心靈,他的名字幾乎就是賽先生的代名詞。但是愛因斯坦雖然是家喻戶曉的天才型人物,然而卻很少有人知道,為什麼愛因斯坦會成為天才,以及他成為偉大科學家的心路歷程,這本愛因斯坦傳,不但揭開了愛因斯坦的天才之謎,同時也成為廿世紀科學傳記的不朽名著。作者法蘭克本身也是傑出的物理學家,廿世紀著名的學術團體維也納學派的領導人物,他不僅是愛因斯坦多年的佑己之交,也是他教職的接棒者,加上他探厚的人文修養與豐贍的文筆,使他這本傳記,成為所有愛因斯坦傳記中的經典之作。每一個科學工作者,都可從這本書裡獲得一些永恆的啟示,同時透過法蘭克深入淺出的筆法,我們將會發現愛因斯坦的理論,並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深奧難懂。
愛因斯坦的時空觀念
「我並不是什麼天才,只是對感到好奇的事物非常執著。」——亞伯特.愛因斯坦你是否說得出E=MC2,但需要花點時間想想這些英文字母是什麼意思?你是否覺得「相對論」是個說起來很有深度,卻又很難深入了解的字詞?你是否也對這位擁有一頭凌亂白髮、看似瘋狂的天才充滿好奇?愛因斯坦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天才,光是這四個字就可以讓人直接聯想到充滿智慧的光彩。他為人類文明帶來了劃時代的相對論與改變世界的公式——E=MC2,不僅如此,愛因斯坦也在政治領域活躍,更是一位人權鬥士,並為世界和平奔走。本書將帶你進入他精彩的人生、偉大的理論以及一直到今日的影響,並與愛因斯坦一同踏著與光束並肩的腳踏車。三個篇章,三種角度認識愛因斯坦◎愛因斯坦的人生年幼的天才懶惰的狗!愛因斯坦的愛情不情願的盛名戰亂的年代該離開了……◎愛因斯坦的理論光的性質電磁理論相對論量子的世界統一場論愛因斯坦的哲學……◎愛因斯坦的影響能源粒子加速器量子糾纏相對論錯了嗎?近代宇宙學以愛因斯坦為名……【聯合推薦】吳俊輝╱國立臺灣大學物理學系暨天文物理所教授李家維╱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科學人》雜誌總編輯孫維新╱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國立臺灣大學物理系及天文所教授曾耀寰╱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研究副技師、《科學月刊》總編輯辜雅穗╱《BBC知識國際中文版》總編輯鄭國威╱《PanSci泛科學》總編輯出版社 積木文化 (城邦)
愛因斯坦和他整死人的相對論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授权出版
諾貝爾物理學獎殊榮,始於百年前的天才假設!一本讓所有人都能讀懂相對論的科普書……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美麗精深,乃人類智慧晶瑩閃爍的神來之筆。但對非專家的芸芸眾生而言,愛氏的相對論高深莫測,不知該如何學習,才能懂得它奇妙的些許內涵。本書以牛頓萬有引力理論為切入點,使用易懂的科普語言,講述人類在兩百年內跨越的幾個巨大的智慧鴻溝:光以有限的速度傳播、光的傳播不需要介質,和電磁波理論的建立。愛氏接手後,用每個人都能懂的思維實驗,首次顛覆了牛頓絕對時間的頑固概念—哦,原來時間可因速度的快慢和引力場的強弱而膨脹或收縮!愛氏再接再厲,把牛頓的引力場,化為他獨特的四維時空局部的幾何曲率。作者在本書中,以大眾能看懂的科普文字和細膩的輕柔描述,讓讀者能品嘗、欣賞愛氏相對論深奧數學中的物理內涵,進而幫助讀者建立愛氏相對論的完整概念;像吃一服大補帖,得到獲取知識的無比滿足。愛氏百年前就預測引力波的存在。引力波來自宇宙最神祕深沉的部位,能和二十一世紀人類才發現的加速膨脹的黑暗宇宙親密互動。人類經歷五十餘年艱苦的科技奮鬥,終能在2015年,直接偵測到十三億年前由一個雙黑洞碰撞而產生跨越宇宙的引力波。本書詳盡報導了這次人類巨大的成就和收穫,這成就更獲2017年諾貝爾物理獎。【名家推薦】丘成桐(哈佛大學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孫維新(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臺大物理系及天文所教授)劉大任(作家)蔡武陽(前噴射推進實驗室資深人造衛星主任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