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臺灣你還想知道什麼? 七十則關於臺灣的日常逸聞、風俗文化、歷史變遷, 期待居住在這塊小小的土地上的你我他, 重新關注過往視而不見的趣味美好, 臺式生活好奇心再發現。 日復一日, 當生活早已被型塑成例行公事,每天印入眼簾的盡是重複光景, 你的好奇心是否早已疲乏無力、昏昏欲睡? 本書集結七十則歷史故事、地理交通、藝文情報、
★本土意識抬頭觀察,臺灣價值加好加滿★★真材實料冷度超群,雅俗共賞別無分號★每日一冷集結全新七十則臺味滿溢、巷口飄香的島嶼蒐奇冷知識,收錄翻遍課本找不到的史地故事、整理阿公阿嬤老記憶的風俗事典、分享知道這要幹什麼的生活趣聞、傳遞這塊土地一家人的族群文化。誠摯地再次邀請舊雨新知、街頭巷尾踴躍前來注文比較!收錄:‧護家盟不要看,你知道LGBT的朋友們也有專屬的月老嗎?‧全臺灣職等最高、管最寬的陰間公職人員是哪位?‧推廣拒菸「董氏基金會」的董氏並不是董事?‧為什麼臺灣的街頭巷尾總能經常看到燒臘店?‧一場時間最長的研究生口試,不但有吃有喝又開趴?‧中華民國的五院中有一院曾經在廟裡辦公過‧過年必聽的〈恭喜、恭喜〉一開始並不是用來賀歲的!‧一起來看不必穿古裝也可以演的歌仔戲‧中秋烤肉習俗真的是烤肉醬廠商的陰謀嗎?‧對抗進擊的巨人,原住民同胞的神祕武器……等。盼與你一同重新找回對生活的關愛與好奇心!我們期待知識不應該是艱澀難懂、只有少數人知曉的繁瑣資訊,而是能落實在生活中,透過你我交流,分享互補即時更新的情報!★推薦人★怪奇事物所──所長盛浩偉──作家焦糖 陳嘉行──喜劇演員葉郎──文字工作者
...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19 •每日一冷。台灣沒說你不知道:生活在這塊土地的你可以拿來說嘴的七十則冷知識。臺北:尖端出版社, 2016 ·李舒。皇上吃什麼。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2019 李筱峰。快讀台灣史。臺北:玉山社, 2002 •李筱峰。台灣史 101 問。臺北 ...
臺東大學華文系 舒兆民 國立空中大學數位華語文中心 歐喜強 ◎強力推薦 第一本最系統化、淺白化的「華人社會與文化」專書。 隨書附贈精選歷屆考古題及詳解、文化小知識,讓您學習、考試不漏接! 隨著華語熱的興起,全球各地對於華語教師的需求也日漸增加。自2008年開始舉辦的「教育部對外華語教學能力認證考試」,「華人社會與文化」就是四個考科的其中之一。 本書出版的目的在於幫助讀者對「華人社會與文化」有另一層了解,及提高「華人社會與文化」該科考試的通過率。因此,從歷屆考古題中進行分類及分析統計後制定本書的大綱再進行撰寫。 全書共十章,前篇以臺灣為主,介紹臺灣的歷史、藝術、民間信仰、宗教文化、中華傳統習俗與禁忌、飲食文化、節慶與歲俗;最後三章則分別論述中國的藝術、戲曲與醫學。 每章另附有以下兩個特色: 1. 歷屆考古題:精選歷屆考古題,進行詳解及解答。 2. 文化小知識:補充與每章主題相關、獨具特色的文化意涵及知識。 期盼對於有志參加華語測驗的學生及從事華語文相關科系的教師,都能讓本書成為容易上手的書籍。
從歷史、社會、文化、文學的角度,深度介紹常見各類日式料理,再搭配由日本博物館提供的名家浮世繪,包括葛飾北齋、月岡芳年、歌川廣重、歌川國芳、勝川春亭、歌川豊國等人作品,透過畫作深入探索日本飲食今昔演變的歷史。 ◎豬排飯 看日本人從不吃肉到全面接受肉食的歷史過程 「洋食」不等於「西洋料理」 豬排飯的誕生地 ◎和牛與鐵板燒 神戶牛的嚴格定義 鋤燒(壽喜燒)與鐵板燒的誕生 青木洛磯與紅花鐵板燒的傳奇故事 ◎拉麵的文化史 初期稱為中國蕎麥麵、南京蕎麥麵 拉麵博物館 中下階層的食物 拉麵與泡麵的關係 ◎日本的威士忌 NHK日劇《阿政》的竹鶴政孝與竹鶴莉塔 三得利創辦人鳥井信治郎 堅持蘇格蘭原味還是日本人口味? ◎日本的咖啡 日本第一家咖啡館「可否茶館」與中國有關 全球第一家咖啡連鎖店「老聖保羅咖啡館」 咖啡之神:關口一郎 ◎日式醬油 傳統釀造的山六醬油 龜甲萬醬油與豐臣秀吉、德川家康的關係 龜甲萬如何成為世界級的醬油品牌 ◎豆腐 由中國東傳日本的豆腐 從寺廟往民間流傳 京都的湯豆腐...
★本書為作者鎌池和馬的出道作品新章系列。 ★已有外傳漫畫作品《科學超電磁砲》連載中。 亞雷斯塔毫不猶豫就拋棄自己的根據地──學園都市, 對魔法大國英國展開總攻擊。 這場乍看之下慘無人道的作戰, 不知為何卻能看見上条、茵蒂克絲、一方通行、濱面及瀧壺的身影── 力量凌駕於大天使愛華斯之上的大惡魔克倫佐,封印將在不久後解開。 儘管非得在那之前從倫敦找出其弱點不可, 但是對於大惡魔附身對象蘿拉所率領的英國清教而言, 這怎麼看都是來自科學陣營的侵略。 上条面對一場無人期望的決戰。 在激戰之中,解救他脫離困境的竟然是舍監系溫柔傻大姊──奧索拉?
喝茶好時代,就在大宋 【宋朝點茶】磨茶粉,注熱水,拌出綿密泡沫,就是好茶 【茶沫作畫】轉動茶碗,茶沫散開,茶湯表面盡顯其妙圖案 【文人鬥茶】文人雅士,三五成群,比茶具、拚茶藝、鬥茶香 茶聖陸羽無緣趕赴的宋朝茶宴,等您親自上席就座,品嘗絕妙滋味! 宋朝喝茶,超講究! ‧茶葉採收期僅驚蟄前後十天半月 ‧只能用指甲掐下「一心」嫩芽,旁邊「一葉」都不要 ‧宋朝茶具竟被加官晉爵,個個以官位命名 ‧極品宋茶比黃金還貴,有錢也喝不到 ‧惠山泉、竹瀝水,好水才能配好茶 透過作者詼諧輕鬆的口吻,本書深入淺出地解說宋代採茶、製茶到喝茶的過程,讀者能夠一步步認識並掌握宋代茶文化。 自唐朝起,喝茶在中國變得興盛,甚至影響當時的日本開始學習、仿效。到了宋朝,泡茶方式由煎茶轉為點茶,手法比唐代更講究,喝起來不苦不澀,甘甜而清香。宋、元之時,更是流行以點茶方式進行鬥茶。而明代興起以炒茶方式製茶,點茶便逐漸沒落。目前與此法相似的便是日本的茶道,不過滋味可說是大異其趣。 書中引用大量茶類古籍等歷史資料,並提供全原文及白話文,有興趣的讀者不妨參考、對照。
原來── 鄭成功時代,臺灣人不瘋媽祖 原住民頭目制度是荷蘭人所設立的 三百年前,臺灣商人就採用股份集資…… 十三篇精采翻案,讓你重新認識臺灣的真正歷史! 臺灣地理位置特殊,歷經大航海時代,國際貿易發達,十七世紀曾被荷蘭、西班牙統治;明鄭敗亡後,納入清朝版圖,政權變動頻仍,族群融合多樣,文化發展多元。 本書以歷史主題為縱軸、以近四百年時間為橫軸,立體架構真實的臺灣面貌;以生動故事敘述方式、配合精彩圖片說明,完整呈現三百多年來的臺灣真相。
讓心裡的缺口長出綠芽──寫給城市綠地的療癒系情書 啟動自我身心覺察,成為自己的情緒園丁 人類跟植物一樣,可以在自己的美好時光裡修復和成長 植栽療癒 X 千禧世代 X 城市觀察 「早已有無數世代為了尋求城市裡的炫目財富,離開童年居住的鄉村。我們並非是最先這麼做的人。 但最終,土地呼喚著我們回歸。而我們發現自己正在尋找,一個能帶來療癒的綠色空間……」 ★《獨立報》、《金融時報》、《i》、《Gardens Illustrated》年度選書 ★ 2020年英國溫萊特自然寫作獎入圍 ------------------------------------------------------------- 當愛麗絲還是個小女孩時,她最喜歡爺爺的花園──自由、靜謐而美麗。20年後,住在倫敦南部一間狹小公寓裡的愛麗絲,花園裡的童年時光感覺就像一場夢。 她發現自己內心空洞、滿身傷痕。過著行李箱生活卻冀望著家的溫暖的她,開始學習種植。她在窗台跟排水板上培育盆栽跟藤蔓,讓她的新空間充滿綠色。她的心境隨著植物一起,歷經四季枯榮。看著一片片綻開的花瓣跟嫩葉,她感覺獲得重生。 在這個運轉得過於快速的世界裡,本書將幫助我們找到自己的根。 ------------------------------------------------------------- ▼ 是成長誌,是植物史,也是寫給城市綠地的情書...
傳統的大廟,除了興建起源多有傳說, 廟中的祀神,也不乏有離奇又富故事性的傳奇。 與神同行,跟著廟宇達人來個拜拜開運之旅, 神明加持,包管財運亨通、運勢暢旺! ★兼具廟宇介紹、美食推薦與好遊景點的旅遊書 ◎如果「拜拜」歷經上千年而未式微,給予「凡人」心靈依靠。無疑是穩定台灣社會的力量。而普遍也流傳著求財、求姻緣、求子的名廟,除了「保佑」的功能之外,還有哪些值得參訪。其實,傳統的大廟,除了興建起源多有傳說,廟中的祀神,也不乏有離奇又富故事性的傳奇。而這些祀神,也各有專職「神通」,精彩的故事也值得閱讀。如果,「拜拜」不僅是祈福,而帶有歷史與文化的閱讀,不也是文化傳承,讓「信仰」更有見聖賢而思齊的意義。 ◎本書從廟宇的分類、常見的祀神、拜拜的規矩及台灣祈福好廟等依序介紹,讓「拜拜」這件事,不再只是「拿香跟著拜」,而讓每一次的「拜拜」都像是走訪一座小型博物館,閱讀豐富的民俗文化。而且,不同的廟宇,也各求財祈福之道,在每座靈驗好廟的內文中,也將一一介紹,讓「拜拜」更得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