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井效應: 治療童年逆境傷害的長期影響

深井效應: 治療童年逆境傷害的長期影響
ISBN-10
986137261X
ISBN-13
9789861372617
Category
Social Science / Children's Studies
Language
Chinese
Published
2018-11-01
Publisher
究竟
Author
娜汀.哈里斯

Description

TED演講超過400萬人點擊瀏覽。亞馬遜讀者4.7顆星好評支持。 這是一本震撼世界的革新之作!幫助我們治癒自己、孩子,以及全世界! 童年的傷和壓力,身體會記住,成為一顆不定時炸彈! 本書教你辨識自己身上是否有這顆炸彈和拆解之道。 7歲的小男孩,沒有發育不良,卻從4歲後停止生長…… 43歲的男子,無不良嗜好又熱愛運動,某夜突然中風右邊癱瘓…… 3歲的小女孩,一直想辦法要增重卻失敗,卻只要爸爸出遠門就會稍微變重…… 42歲的女子,半夜會夢遊狂嗑猛吃,造成嚴重過胖…… 如果你是醫生, 發現來看病的100名病人都取同一口井的水,其中有98人開始腹瀉, 那麼你該一直開抗生素治療?還是停下來問:「那口井裡到底有什麼鬼東西?」 你我都暴露在這種常見卻不曾察覺的危險之中, 因為那口深井裡藏著的不是可見的有毒物質,而是:你我的童年逆境經驗。 童年逆境經驗對我們不只有心理層面的影響,還能改變細胞讀取DNA和複製的方式,長期改變我們的身體。不僅出現學習或行為問題的機率是其他人的32.6倍、曾試圖自殺機率也高達12.2倍、罹患冠心病、癌症、肺部疾病、中風、糖尿病的機率都高達近3倍、憂鬱等心理疾病更突破4.5倍。 作者當了好幾年的醫學偵探,終於找到戰勝童年逆境經驗的方法,並在書中提出六大治療重點。我們不該把童年逆境經驗視為悲劇或童話故事,也不須克服、怪罪或選擇遺忘自己的童年。而是該找到直視這個問題的勇氣、打破惡性循環,進一步獲得能治癒一個人、一個社區的工具,從而逐步改善整個國家、整個世界的健康。 【各界推薦】 華人創傷知情推廣團隊召集人,胡嘉琪博士 專文導讀 王浩威(精神科醫師) 何素秋(家庭扶助基金會執行長) 吳佳璇(精神科醫師) 李崇建(親子作家) 周慕姿(心曦心理諮商所所長) 林靜如(律師娘) 洪素珍(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副教授) 留佩萱(美國國家認證諮商師)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陳娟瑜(國立陽明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教授) 陳潔?(《不再沉默》自傳作者) 謝文宜(實踐大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學系教授) ──好評推薦 ● 何素秋,家扶基金會執行長 作者以溫柔但堅定的文字語言,深刻描繪每一件真實案例裡所透露的身體語言。本書的出版,不僅可做為專業工作者的閱讀寶典,更值得推薦給所有家長共同感受。 ● 吳佳璇,精神科醫師/作家 作者是學養熱情兼具的臨床醫師與運動倡議者,《深井效應》因她一流的說故事技巧,深深感染了同在臨床第一線的我。 ● 胡嘉琪,華人創傷知情推廣團隊召集人、《從聽故事開始療癒:創傷後身心整合之旅》作者 對於在臺灣推動創傷知情照護或創傷知情學校,本書將帶來莫大的幫助。 ● 洪素珍,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副教授 令人佩服。從為人忽略的角度歸納,得到更進步的理論。 ● 陳娟瑜,國立陽明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教授 相較於霍亂汙染的井,童年逆境經歷這口井對於健康的影響更為廣泛(過敏、癌症、心臟血管疾病與精神疾病等),傷害更為長久(到子孫後代)。推薦這本書給所有關心兒少健康發展的家長及在工作場域與社會參與中,為經歷童年逆境族群服務與倡議的人。 ● 留佩萱,美國諮商教育博士候選人、美國執業諮商師 當社會能開始討論童年逆境經驗,就能幫助更多人復原。 ●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作家 我們都有機會幫助孩子抵禦毒性壓力的衝擊,扭轉成長命運。 ● 陳潔?,《不再沉默》自傳作者 這是本對童年受虐者意義重大的書。 ● 謝文宜,實踐大學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學系教授 我深知童年創傷對於人們的心理狀態及人際關係都具有極深遠的負面影響,閱讀此書後更是震撼於它對一個孩子的身心造成的傷害有多大。非常佩服作者娜汀哈里斯醫師盡其畢生之努力企圖預防並減少童年負面經驗對人們造成的傷痛,這是一本令人心痛但卻也充滿可能性的書,強力推薦關心孩子未來以及從事心理衛生及醫療專業的人士細細品讀。 ● 保羅.塔夫,紐時全年暢銷書《孩子如何成功》作者 一個令人心碎、震驚世界的革命之書。娜汀•哈里斯醫師發現了我們每個人曾經隱藏的故事,並提供一套基於科學的方式,幫助我們每個人醫治自己、我們的孩子和我們的世界。 ● 艾許莉?賈德,美國女演員和政治行動家 這本極具智慧和富有同情心的書籍,揭露我們的身體、家庭、社區在童年的毒性壓力下的真實情況,以及針對個人治療的針對性解決方案。我的ACE指數高達九分。當我需要時,一個人伸出了希望之手並幫助我,這本書也將有能力把這一手伸向無數其他人。 ● 蜜雪兒•亞歷山大,《新黑人》作者 這本書是驚人的呼喊求救,挑戰我們重新想像公共健康問題。在這個高度吸引人的書中,分享了多項研究和故事,都證明數百萬人的生命取決於我們最終是否接受兒童逆境和有毒壓力的長期後果。 ● 傑德•凡斯,《絕望者之歌》作者 本書令人心碎卻又美麗,講述我國弱勢人群面臨的最重要的單一問題:童年創傷。作者將觸手可及的個人故事與突破性研究結合在一起。除非我們解決它,否則失敗者將成為我們國家的孩子。 作者簡介 娜汀•哈里斯(Nadine Burke Harris) 哈佛公共衛生學院碩士,加州大學醫學博士,美國兒科學會「韌性計畫」諮詢委員會成員。 2005年加入加利福尼亞太平洋醫療中心,主要負責舊金山地區人民的健康差異問題改善計畫。2007年成立灣景兒童保健中心,5年後於舊金山創辦「青少年身心健康中心」 在讀過文斯•費利帝醫師〈童年受虐及家庭關係失衡與成人多項主要死因之關連:童年逆境經驗研究〉的論文後,意識到她的小小病人們因為兒時創傷,造成現在與未來的疾病。她期望透過「青少年身心健康中心」整合基層醫療保健、身心健康、研究、政策、教育,以及社區與家庭扶助,為全人類辨識兒童逆境經驗對健康的影響,並有效治療惡性壓力。 2014年獲邀參加舊金山TED大會演講,以「童年創傷對我們一生健康的影響」為題發表演說。其影片目前已有超過400萬次的瀏覽紀錄。曾獲黃金人文主義榮譽協會的醫療人文主義獎、詹姆斯•歐文基金會的領袖成就獎、亨氏家族慈善基金會第21屆人類狀態獎。 現為美國小兒科醫師。與先生和四個兒子居住於舊金山。 譯者簡介 朱崇旻 曾在美國居住九年,以閱讀為樂,畢業於臺灣大學生化科技系。喜歡翻譯時推敲琢磨的過程,並認為無論是什麼題材的書,譯者都應該忠實傳達作者的立場。興趣包含寫小說、武術、室內布置和冬眠。欲聯絡請洽:joycechuminmingmail.com

Similar books

  • 情緒治療: 走出創傷,BEST療癒法的諮商實作
    By 周志建

    ★心裡的創傷,身體知道;讓情緒流動,身心就不痛。 國內第一本結合身體、情緒、故事的創傷療癒書。 周志建繼《擁抱不完美》《把自己愛回來》後,自創BEST創傷療癒法最新力作! ★80%的疾病與情緒有關!告別創傷,讓現在的你,拯救過去的你! ★21位國內外心理師、醫師、教授、作家爭相好評、熱情推薦:鄧惠文、許瑞云、曹中瑋、謝文宜、呂旭亞、留佩萱、蘇絢慧、凌坤楨、王大維、賈紅鶯、張志豪、林世莉、連廷誥、洪仲清、林盈君、陳志恆、鍾國誠、陳盈君、詹宗熙、周純媛、黃柏嘉 從敘事治療師到BEST創傷療癒師, 從事敘事諮商20年,作者治療工作大轉彎,首創BEST創傷療癒法。 國內第一本結合身體(Body)、情緒(Emotion)、故事(Story)的創傷療癒(Trauma theraphy)寶典。 從覺知、流動、釋放,到撫慰,讓情緒流動,消除你身心無以名狀的痛。 這是一本獻給童年創傷倖存者的書── 你是否經常感覺自己不夠好、不重要、沒價值、沒人愛、缺乏安全感? 如果是,那麼,該是你去檢視自我童年、療癒創傷的時候了。 創傷經驗,就像胸口被狠狠重擊了一拳,幾天後身體慢慢復原了、不痛了,但羞辱、驚嚇、恐懼、憤怒這些心理的痛,卻不會輕易過去。它會隱藏在身體裡,隱隱作祟,讓你日夜都無法安寧。 童年受虐、家暴、性侵、情感忽略等經驗,會嚴重影響你的自尊、自我價值及自我認同,發展出扭曲的人際依附關係,以及不健康的補償策略。 你是否經常感覺「活著好累」「好孤單寂寞」「人生沒有希望」「我根本不值得活」?這些痛苦的想法可能都來自家庭創傷的童年陰影;別人已讀不回你就氣個半天,這都可能是小時候被忽視經驗的恐懼的情緒再現。 其實最讓你痛苦的,不是過去的創傷事件本身,而是你現在的「否認態度」。否認痛苦,就是否認生命;否認創傷,就是否認自我的存在。 頭腦否認,但身體很誠實,會牢牢記住,創傷的痛苦會一直「寄生」在身體與記憶裡,成為一輩子揮之不去的夢魘。  ◎情緒過不去,關係好不了。 情緒搞不好,你就會經常莫名其妙生悶氣,看誰都不順眼。 ◎情緒過不去,身體不會好。 沒有處理完的情緒,會一直潛伏在身體裡,「卡住」你的能量,於是成了憂鬱症、躁鬱症、強迫症、暴食症、肩頸痠痛、背痛、胃病、癌症,帶來長年的病痛,折磨你的身心。 ◎你受過傷,但你不必再痛。讓情緒流動,身心就不痛。 讓BEST創傷療癒法幫助你,好好說故事,覺知自我,釋放情緒,療癒身心,走出創傷,重寫自己的生命故事。 【好評推薦】 鄧惠文(精神科醫師,國際分析心理學學會榮格分析師) 許瑞云(《哈佛醫師心能量》《心念自癒力》作者) 曹中瑋(退休教授,資深諮商心理師)...

  • 瞭望童心01期: 破解每個人的腦中劇場,看見行為背後的創傷
    By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

    在理解兒少行為的背後,如何讓孩子走在療癒、健康成長的路,需要每個大人,帶著好奇和同理心來認識,並看見和接納這如同迷宮般的大腦和心理創傷。

  • 正面思考的假象
    By 塔莉.沙羅特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理查.塞勒重磅推薦 ★榮獲英國心理學會圖書獎、亞馬遜4.4星讀者推薦★ ★TED專題演講超過260萬次點閱★ ★《時代》雜誌(TIME)封面故事報導★ ◤難道我們天生就愛正面思考,總是戴上玫瑰色眼鏡看世界? 「樂觀」能讓鼓舞你不負此生、砥礪前行; 「樂觀偏誤」卻會蒙蔽你的雙眼,一步步邁向危機! 無論是金融分析師、世界領導者、新婚夫婦, 甚至是洛杉磯湖人隊隊員,全都無法倖免。◢ 你是否想過: ・為什麼寧願負債累累,卻還是想買房? ・為什麼明知股市有風險,卻還是要投資? ・為什麼歷經恐怖浩劫後的記憶,往往會失真? ・為什麼結婚時,都相信彼此能夠白頭偕老? ・為什麼自己選擇的東西,會越看越喜歡? ・為什麼新冠疫情爆發初期,歐美各國選擇「佛系抗疫」? ・更重要的是——為什麼我們永遠堅信明天會更好? /正面思考——是一種天性,也是大腦的狡猾騙術/ 心理學家透過長期研究證實,無論種族、年齡、階級,人們對未來一樣都有不實的想望。這種天性被稱為樂觀偏誤,意即理所應當地認為未來會更美好。大部分人會高估將來的成就,而低估了離婚、罹癌或失業的機率。這樣的傾向深植於大腦,我們甚至難以察覺樂觀偏誤正在悄悄左右自己。 作者提出諸多實驗證明,人在面對兩個相似的工作機會或旅遊地點時,一旦做出決定,就會對選中的越看越滿意。潛意識中,我們毫無根據地相信自己所做的一切,將會導向更好的明天。 /愛你所擇——是一種決策力,或失控的樂觀?/ 失控的正面思考可能導致災難性的誤判,使我們選擇不做健康檢查、不塗防曬油,或拒絕開設儲蓄帳戶;但樂觀偏誤也像是守護並激勵你我的衛兵,讓我們放眼未來並持續前行。 少了樂觀偏誤,我們的祖先可能永遠不會遠離部落、出外冒險;若非正面的信念,我們可能至今仍是一群穴居人,擠在一起夢想著光和熱。反之,如果每個人都是現實主義者,對未來不抱有樂觀想望,那麼恐怕滿街都將是憂鬱症患者,自殺人數也將激增。...

  • 五杯酒: (When All Is Said)
    By 安.格里芬(Anne Griffin)

    在書頁間尋找醇厚滋味的讀者,這個故事是為你而寫。 各國讀者盛讚:「一生最愛的小說!」 書評嘆服:「絕美得令人心碎!」 五杯酒,敬五個永誌難忘、卻無法再見的人。 究竟是什麼樣的愛,形塑了他,又讓他破碎? ◆席捲國際的愛爾蘭冠軍小說,各國讀者掩卷落淚 ◆Goodreads書評網年度必讀,破萬讀者★★★★★感動好評 ◆英國水石書店嚴選╱法蘭克福書展焦點╱獨立書店年度選書 ◆入口溫順、入喉濃烈之作,火速售出英、美、加、紐、澳、南非、德、法、荷、波蘭、立陶宛、希臘、匈牙利、以色列等多國版權 這五個人究竟是誰? 當第五杯酒飲盡,他又將走向何處? 07:05 pm  第一杯,敬東尼,司陶特啤酒 07:47 pm  第二杯,敬茉莉,波希米爾21年麥芽威士忌 08:35 pm  第三杯,敬諾琳,司陶特啤酒 09:20 pm  第四杯,敬凱文,傑佛森總統精選波本威士忌 10:10 pm  最後一杯,敬莎蒂,米爾頓威士忌 那杯酒……富含秋日色彩的調性令我著迷, 泥土、樹木、落葉和秋晚天色全在裡面了, 它的香氣也生機飽滿,還沒碰到唇就先潤了喉, 打從脊椎深處滲出一陣顫抖。...

  • 謝謝你的指教: 哈佛溝通專家教你轉化負面意見,成就更好的自己(Thanks for the Feedback: The Science and Art of Receiving Feedback Well)
    By 道格拉斯.史東(Douglas Stone), 席拉.西恩(Sheila Heen)

    福斯特.華萊士( )在凱尼恩學院的畢業典禮上致詞,指出「你們所有的經歷都是以自己為中心」 ,一個兒子去探望剛動完手術的父親,在現場他驚恐地發現父親受劇痛折磨,外科醫師卻拒絕開更多止痛藥。這又讓回饋更複雜了。過去,向主任翻了個白眼,表達她自己的判斷: ...

  • 你的心,就讓植物來療癒: 劍橋出身的心理師帶你以自然與園藝,穩定內在、修復創傷
    By 蘇?史都華-史密斯(Sue Stuart-Smith)

    這本書裡有很多東西可以養活我們的靈魂。──《泰晤士報》 ★《泰晤士報》年度百大最佳書籍 ★ 2020年英國溫萊特自然寫作獎入圍 ★《 Garen & Gun》年度選書 ★ ...

  • 阿拉斯加韓醫院
    By 李昭姈 이소영

    在安靜孤寂的世界盡頭,藏有治療不幸的藥方。◆為了治療右手臂原因不明的劇痛,絕望的她,循著凱蒂貓少女提供的情報,隻身來到兀立在阿拉斯加海邊的韓醫院,最終發現了一本沒有結局的童話書,埋藏著造成疼痛的真相…… ◎《不便利的便利店》作者金浩然 好評推薦!◎ 出版前即售出改編電影版權!「翻開書頁的瞬間,你將會開始對不復記憶的傷口進行把脈。……《阿拉斯加韓醫院》講述的是向在痛苦的大海中漂流的我們伸出手,邀請我們一起去能看到極光的地方的故事。」──《不便利的便利店》作者金浩然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專文推薦太咪(「太咪瘋韓國」粉絲團)、馬欣(作家)、彭紹宇(作家)、溫如生(作家)、詹奇奇(IG人氣書評家) 一致推薦◆阿拉斯加不會隨意召喚人,來自冰寒之地最溫暖的呼喊——到鯨魚發聲的地方與傷痛和解吧! 伊琪在經歷一場輕微的車禍後,右手開始劇烈疼痛,最後甚至必須辭掉工作,每天靠著大量止痛藥和安眠藥才能生活下去。醫生診斷她罹患一種「複雜性局部疼痛症候群」,沒有藥可醫。無助的她在網路上搜尋到一個病友治療聚會,在那裡遇到一名戴著凱蒂貓玩偶頭套的神祕女學生,告訴她在阿拉斯加有一間韓醫院曾經治癒一名這種患者。為了確認「治癒的真相」,伊琪來到了世人口中「世界的盡頭」——阿拉斯加。「心臟是魂,肺臟是魄,腎臟是神。」韓醫以為每個內臟都有對應的神,也有對應的情緒:肝臟是憤怒,肺臟是悲傷,腎臟是恐懼或害怕——阿拉斯加韓醫院的院長高譚告訴伊琪的這一套理論,和凱蒂貓少女有什麼關係?車禍意外發生前,她偶然在書店買到的童話書《時差幽靈》,為什麼是解開她的疼痛之謎的關鍵?「如今,時差幽靈又會跑去吃掉哪個孩子呢?」伊琪端詳著童話書中最後這個問句。頓時間,疼痛從右手手指襲來——但這只是單純的疼痛嗎?如果,真的像韓醫理論所說的,那麼所謂的身體疼痛,跟我們的心有多大關聯?「大腦會抹去記憶,身體受過創傷的細胞,卻不會忘記……向鯨魚詢問您的記憶吧。」 在阿拉斯加因紐特人的傳說中,鯨魚會共享靈魂。在高譚的帶領下,伊琪出海去尋找鯨魚。她想問鯨魚,可否還給她那些被她遺失許久、卻永久刻在她靈魂上的記憶……•••「假如不知情,就沒機會治癒,但知道了之後,又會帶來另一種痛苦。」原本以為只要去阿拉斯加韓醫院就會畫下句點的故事,從治療開始卻有了全新的開始。主角伊琪因意想不到的意外,在人生旅途中突然迷失方向,在揭開手臂疼痛真相,以及《時差幽靈》童話作者的真實身分時,她慢慢想起了被遺忘的記憶碎片。雖然知道越接近疼痛的原因,就有越可怕的痛苦等待著自己,但伊琪獨自一步步走進記憶中,並下定決心不再迴避那段記憶。在現實中,無論是誰,無論何時,我們都會像伊琪一樣動搖、猶豫、孤獨、迷茫,但因為無法停止這趟旅程,因此只能一步步走下去,但說不定,我們早已具備了用全身的力量去迎接人生的勇氣。此外,就像伊琪在阿拉斯加邂逅的那些緣分,回顧過去,說不定我們也並非獨自一人。希望伊琪的勇氣,能傳遞給那些因生活疲憊而想盡情徬徨的人們。

  • 非凡韌性: 釋放傷痛,不再偽裝,從逆境中找到更強大的自己
    By 梅格.潔伊

    紐約時報暢銷榜、 全世界狗狗最希望主人看的故事 全心守護著你,就是我生生世世的使命 紐約時報暢榜小說《為了與你相遇》正宗續集 亞馬遜網路書店讀者★★★★★愛書 一再一再牽動淚腺、撫慰人心 改編電影熱映──因為愛,永續前緣! 杜白(知名獸醫,著有《動物生死書》)╳ 魯智森(專業訓犬師)╳ 艾將媽、牧牧拔、噗優媽(台灣狗醫生協會志工)╳ 潘麗婧(台灣動物輔助治療專業發展協會理事)──淚眼力推 眼淚滑過的地方,將以真心熨燙撫平 老弟是乖狗狗。 他經歷了生生世世,完成不同的陪伴之旅,不論人們愛上他的毛色、活潑、貼心與熱情,也不論他們用哪個名字呼喚;生死輪迴,他的愛絲毫不減。不過老弟一直以為此生已任務圓滿,終於可以安心沉睡。 但是老弟又出生了。成了步伐不穩、努力適應新環境的小狗莫莉,而當她跟著少女克蕾婷回家,才驚訝發現這女孩竟然渾身是傷,她的生命不斷跌撞碰壁,甚至連自己都討厭自己。 莫莉守護著女孩,盡力使她快樂,可是總有壞事壞人惹她傷心。莫莉好擔心萬一自己無法陪伴女孩一生,誰能繼續保護她的女孩?如果她想方設法再次重生,女孩能認出眼前的小狗就是守護她的天使狗狗嗎? 沒想到一場意外,衝撞了她和女孩之間深深的羈絆…… 生生世世,竭盡所能地愛與追尋, 因為你,就是我存在的意義。 ★各界感動熱推★ 人生最低潮的時候,遇見因車禍只能爬行的幼犬斑斑。 手術後斑斑開始練習行走,幾個月之後竟能跳上九十公分高台。牠激勵我,陪伴我開創訓犬事業,卻在我推廣人犬教育十三年後的某天夜裡一睡不起。 我們總是遺憾愛犬的壽命太短,在小說《狗狗的旅程》裡尋找愛犬的影子。 感謝與我相遇的狗狗﹔你是上天派來鼓勵我的天使。──魯智森(專業訓犬師) 對剛痛失摯愛毛孩的我而言,原以為這節骨眼看這部小說根本虐心,不料讀完後卻被深深療癒。全書以狗狗視角出發,一路伴隨你觀想人生旅程。小心一旦啟程,會讓你欲罷不能想一口氣看完,忍不住字字咀嚼、細細品味,深怕錯過任何讓人捧腹的觀點,及熱淚滿盈的感動時刻。 誠摯推薦給生命中曾有過失去、經歷傷痛的朋友。──潘麗婧(台灣動物輔助治療專業發展協會理事) 隨著書中狗狗的轉世,穿梭在不同家庭,經歷不同的問題與困難,這故事書一直吸引我不斷讀下去,急切想知道問題如何解決,下次轉世又碰到什麼樣的難關。狗狗一直用正面積極的態度與主人一起承擔,讓我忍不住想抱抱我的狗,讓他知道:狗狗的旅程,有我的陪伴!──艾將媽、牧牧拔、噗優媽(台灣狗醫生協會志工) 暖心又讓人難以自拔……沒看到最後,你都會在故事裡流連忘返——務必準備好大量的面紙。——《摩登狗》雜誌 卡麥隆又一次精準探索汪星人的因緣業力,從狗的角度抒發對生活的慧黠見解。——《書單》 一本讓人頻頻拭淚的書,雖是虛構小說,寫的卻是事實:世間沒有什麼能與狗對人類不變的愛相比擬。──《圖書館月刊》...

  • 教室裡的對話練習: 當學思達遇見薩提爾
    By 張輝誠, 李崇建

    十二篇深刻的紙上對談一本對自我內在說話的沉思之書你是否曾在孩子身上看見過去的自己?你看到眼前孩子心中的傷,想起了當年的自己,也曾如此受傷,但現在你明白了,那是或許是成長必經的路,你所需要的做的,只是給當時年幼的自己,一個深深的擁抱。教師,面對眾多不同孩子需求的第一條防線,每日教學累積的不耐、憤怒、焦躁、不安與情緒,或許緣自孩子的不可控與不易管教,或許,也來自於教師內在的不安定,沒有與自己連結的大人,又如何與孩子的內心連結呢?從不與自己對話的大人,怎麼與孩子對話呢?一位體制內教師,從跌撞嘗試、突破教學困境走到主動開放教室,累積十多年教學經驗,開創自學、思考與表達的學思達,只為了推廣此教學法給更多教師,造福更多孩子,他,是張輝誠。一位體制外教師,行過人生低谷,學習薩提爾與冰山對話,安定自己內在,開啟與他人深刻的對話,每年舉辦數十場工作坊,與更多教師分享如何與自己連結,他,是李崇建。張輝誠與李崇建相遇於二○一四年,一場演講的緣份將學思達與薩提爾串起,透過薩提爾的對話及內在覺察,幫助無數教師了解自己,與過去的自己和好,進而能以更包容、平靜、理解的方式與孩子相處,帶來更好的教學品質。到底他們的相遇,帶來怎樣的火花?本書是崇建老師與輝誠老師對彼此最動人的真情告白,以兩人的書寫穿插,共譜對話的美好風景。

  • 受傷的孩子和壞掉的大人
    By 陳志恆

    「對於孩子,你給的是愛還是傷?」 第一本來自學校輔導教師的十年校園觀察紀錄 累積53萬人次UDN人氣部落格「老師,可以和你聊一下嗎?」 32篇孩子的真實故事,呈現大人世界的荒腔走板 哪一種關係,最令孩子感到痛苦? 不是霸凌、不是成績,而是每天密切互動的大人! 作者從多年的校園輔導教師和諮商、演講工作坊經驗,發現孩子的困頓與痛苦並非偶然,多半與身旁的人脫不了關係。而究竟什麼最讓孩子感到痛苦?考不好?睡不飽?被禁足?都不是——這些學齡世代孩子最大的困擾,竟來自和他們每天互動最密切的大人的關係! 壞掉的大人們常說…… 「你這樣我怎麼吃得下、睡得好!」 ————總是在孩子和自己意見不同時處在「孩子狀態」的父母。 「如果哪天能不操心他,我就謝天謝地了!」 ————總是把孩子當「無能的人」、看不見孩子優點的父母。 「我常想乾脆別管了,但就是放不下!」 ————總認為是自己的責任、無法放手的高控制慾家長。 受傷的孩子們會說…… 「我想……,但是我爸媽不會答應的。」 ————看著總是訴說委屈的父母,孩子會以體貼順從回頭照顧父母內心的缺憾。孩子逐漸長大後,有了不同想法、卻得不到父母支持時,會下意識地犧牲自我主張,以壓抑內心深處可能背叛父母的罪惡感。 「不論我再怎麼努力,都不會被肯定。」 ————青少年時期,孩子會嘗試證明自己的能力,但若得不到父母或師長的肯定,長大後,便會開始證明自己的無能。 「我不想跟大人講,反正講了也沒用。」 ————說著尊重、支持卻不善於靠近孩子的父母,無法和孩子建立起情感連結。孩子長大後可能會變得獨立自主,但自小貧乏的情感經驗,卻容易形成在社會、職場上的人際疏離。 一本為孩子獻給父母師長的真情書──── 你得知道, ────孩子在真正向你求援前,是多麼努力地撐著 你得理解, ────孩子很怕增添你的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