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前半部讨论同理心的各种面向, 后半部分的重点则在描述将同理心付诸行动的八种方法, 包括:诚实, 谦逊, 接纳, 包容, 感恩, 信心, 希望, 宽恕 ...
當傷痛來臨,我們常常感受到不安、無措,這種情緒黑洞不斷拉扯,讓人掩藏起自我真實的模樣與聲音,學會在關係中偽裝自己,不論是裝作沒事或故作堅強;其實,我們想要的只是陪伴而已。 陪伴,是純淨的心靈接觸,情緒共振的狀態,覺察所陪伴的對象的處境,承接住對方心靈的過程。 當你痛,該如何勇敢誠實的面對受傷的自己,向身邊的人吐露心聲?當你身邊的人面臨痛苦,該如何付出不缺席的陪伴關懷?這是一份愛的練習課題,獻給所有在陪伴關係中的人們,重拾人與人之間的關懷能力與連結。 繼《於是,我可以說再見》之後,悲傷療癒專家蘇絢慧,體會正在經歷痛苦、經歷過痛苦、走過痛苦創傷的人們,以心理諮商工作者的身分,帶給陪伴者及被陪伴者最貼心的提醒。本書以十堂課為例,教導我們在面對生命的關卡之際,唯有調整自己有限的視野,理解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以一種輕鬆的姿態豐富生命,才能用愛乘以無限大。 作者簡介 蘇絢慧 投入助人工作至今十四年,特別聚焦在死亡與失落哀傷的議題上。近幾年也擴展到自我整合與生命療癒的領域,並關注關係議題。清楚知道心靈療癒工作是此生的職志,而創作工作是此生的熱情所在。 生涯早期曾任美術設計人員、櫥窗設計師,後進入專業養成學習歷程,成為臨床社工師,生涯再轉換後,現今為醫療機構協談中心的諮商心理師。除了個人諮商服務工作外,也非常熱愛帶領支持性團體、各樣體驗工作坊,並投注大量時間在專業的教育訓練工作上。 曾出版的作品: 《於是,我可以說再見》(寶瓶文化)、《因愛誕生》(寶瓶文化)、《死亡如此靠近》(大塊文化)、《請容許我悲傷》(張老師文化)、《生命河流》(張老師文化)、《這人生.繪本》(張老師文化)、《喪慟夢》(張老師文化)。
... 創造一個正面的自我形象,好讓「我可以愛自己」( I may love myself )。他接續寫道,我們也同樣試圖創造一個形象放進「他人心裡,好讓他們愛我」( in the minds of others in order that they may love me )哲學家桑塔亞那( George Santayana )將這件事帶回 ...
親密關係中,如何管理掌控焦慮,一起找回幸福?「為什麼都是我的錯?」、「為何我們總是在傷害彼此?」「為什麼就是不懂我?」、「為何一直逃避不願面對?」兩人的感情由熱烈到冷淡,大多是從雙方的情緒波動開始,這讓兩人的生活和情感體驗漸漸不同步,阻斷了彼此間和諧的情緒共振和緊密的連結,原本美好的關係從此出現難以彌補的裂痕。大腦很容易受情緒控制,當你因為焦慮情緒變得不知所措時,負責情緒的中腦會高度運轉,讓你接收不到來自前腦的理性分析,於是—說出口的話全都充滿情緒,溝通變成彼此沉重的負擔,雖然兩人確實在對彼此說話,卻沒有真正的交流—一場小口角隨時一觸即發,隨後升級為破壞性衝突!最終,你們的親密關係落入這種軌跡:爭論、攻擊以及放棄。 透過自我評估,將能察覺在你們的情感關係中是誰在焦慮—當焦慮出現時,互動會出現怎樣的行為模式?情緒波動是否已干擾到日常?你們需要哪種方式的修復?▶在感到焦慮並求助另一半時,總覺得對方不願聆聽、甚至被誤解?▶伴侶對你的需求總是無法做出適當反應。▶每當自己感到心煩意亂,伴侶就會從身邊離開。▶不喜歡參與對另一半來說很重要的活動。▶討厭對方完全不了解自己。▶擔心會給對方帶來過重的負擔。▶你常批評另一半對你沒有足夠的同理心。▶和伴侶的生活充滿挫敗感,覺得自己孤立無援。▶感覺自己被伴侶拋棄,得不到對方任何的愛和關懷。▶認為另一半的焦慮自己有責任。…… 連結感,是親密關係的基本核心。而親密關係中的頭號殺手—焦慮情緒,會削弱兩人的連結感,當一方處於焦慮,就會嚴重影響另一人;隨著時間流逝,沮喪、疏離和孤獨感會與日俱增,雙方的連結感將會斷掉。想要擁有和諧且長久的親密關係,唯有在互動中保持連結,兩人才能理解與接納彼此,得到健康的相互依存關係。 指責、防衛、輕蔑、漠視,這四種常見的情緒反應,是親密關係中的「末日四騎士」,它們能預測一段感情關係是否會以破裂告終。 28種練習,學會習慣性預防日常情感壓力,降低情緒波動,理解關係中的嫌隙,強化情緒共振,終結親密關係中的「末日四騎士」,讓感情回到當初最美好的樣子,找回被焦慮剝奪的幸福感! 一段關係裡永遠有空間能讓兩人改善和提升,也許你們努力探索著要跨越情感的焦慮地雷區,卻不知如何著手,或是彼此忍讓著維持表面和諧,但情緒卻無法完全同步,這些都成為許多衝突的起頭。現在開始識別你們親密關係中的情緒觸發點,透過練習來管理與預防焦慮情緒,鞏固兩人情緒連結,維繫健康的相互依存:練習「暫停法」/緊握拳頭/快轉到未來/肯定而非授權/承認自己的情緒/大腦的邏輯和情緒的色彩/鏡像法/同時掌握負面與正面情緒/人際關係角色靈活化/冥想/正方形呼吸法…… 感情最美好的樣子,就是雙方學會在探索中成長,從互有好感到互相依存、從感性多變到理性相處、從朝夕相處到長久陪伴。本書深度剖析創造和諧親密關係的完美指南:★掌控自我情緒,知道自己的觸發點。★了解對方性格,採用具建設性的語句模式。★調節情緒改善溝通方式,找出關係中的舒適感。★學習理解並接納彼此的想法,允許反對情緒共存。 【各界讚譽】毫無疑問,焦慮是伴侶會面臨的一大勁敵,管理焦慮則是實現婚姻幸福最為艱鉅的挑戰和最重要的成就。作者用深刻且明晰的語言描述了這個關鍵困境,並且提出簡明扼要的建議和練習。—婚姻治療師哈維爾.亨德瑞克斯(Harville Hendrix)博士 《得到你想要的愛》(Getting the Love You Want)作者 《感受愛》(Receiving Love)聯合作者 本書將焦慮症的研究帶入了一個嶄新的領域,揭示了焦慮將會對夫妻雙方產生怎樣的影響以及如何危及他們的幸福感。它教人以一種富有同情心、有條不紊的策略,首先管理焦慮,然後用一系列行為和心理學方法來掌控焦慮。這些技巧最後都可以整合進一個有效的程序中,伴侶雙方皆可使用。—心理治療師愛蓮娜.佩森(Eleanor Payson) 《綠野仙蹤和其他自戀者》(The Wizard of Oz and Other Narcissists)作者 焦慮、恐懼症、強迫症和社交逃避等,可以侵蝕乃至摧毀一段關係。這本書給你提供了一些方法,讓你可以管理、減輕甚至消除自身過多的焦慮(或幫助你理解伴侶的焦慮)。在讀過這些簡單卻行之有效的方法之後,我相信你會迫不及待地將其付諸實踐,並讓關係產生立竿見影的轉變。—心理治療師比爾.歐漢隆(Bill O’ Hanlon) 《改變你生活的書》(The Change...
3個月業績增加10%的實戰手冊沒有賣不出去的東西,只有不知道怎麼賣東西的業務員17項超級業務員必備的關鍵要素,讓你跟誰推銷都成交
... 力量的結果,凝聚力高的團體可滿足成員對親密關係的需求、察覺成員的表現、讚賞成員能力,促進成員對自我能力的意識感,讓成員 ... 了解及自我解決問題的潛能,改變的關鍵是當事人自己。他主張治療者應具備一致(Congruence)、真誠(Genuineness)、無條件積極 ...
★《與成功有約》4,000萬暢銷書作者史蒂芬.柯維的卓越智慧★雙贏心態、統合綜效,提供你改變人生的鎖鑰有一種方法可以解決最嚴峻的問題,甚至是看似無解的難題;有一條路可以穿過人生中幾乎所有的困境及分歧;有一種方法可以助人大步向前。它不是「你的」方法或「我的」方法;它是一個超越你我的方法;它是一種任何人都未曾想過的更好的方法。我稱之為「第3選擇」。──史蒂芬.柯維生命不是網球賽,只能有一方贏球。如何才能解決生活裡的各種衝突,擁有圓滿幸福的人生?成功學大師柯維累積數十年的歷練,提出了最具智慧的「第3選擇」思維模式:看見自己、看見對方、深度了解彼此,找出創造雙贏的最大綜效。不管是個人、家庭、校園、職場,甚至是國家治理,懂得運用「第3選擇」的思維模式,所有問題將迎刃而解。掌握這個原則,重新對焦自己的生命,你將發現一條通往嶄新未來的神奇道路。第3選擇:尋求「綜效」的原則、思維模式與流程史蒂芬.柯維長久研究高效能人士的生活及行為模式,「第3選擇」是非常重要的總結與發現。追尋「第3選擇」將成為我們改變心態、停止無謂紛爭、打開心胸、傾聽彼此的契機,從而打造出美好未來。以下是「第3選擇」思維模式:▍思維模式1 我看見自己視自己為獨一無二的個體,具備獨立判斷、自主行動的能力▍思維模式2 我看見你視別人為活生生的人,而非其他任何東西▍思維模式3 我努力了解你努力了解對方與我們衝突的想法,而非迴避或捍衛自己的想法▍思維模式4 我與你發揮綜效找出任何人先前都沒想到過的更好的解決方案,而非陷在彼此攻訐的循環之中各界推薦即使是在這個衝突不斷的時代,我們仍能瞥見美好的事物。柯維博士讓我們看見,如何超越最難以解決的紛爭,進而尋求生命中更美好的事物。──屠圖主教(Archbishop Desmond Tutu),1984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柯維博士激發我們思考如何以先前未曾有過的方式來解決問題。我們必須拋開彼此的分歧,包括我們的邊界、語言、經濟、政治,以及文化,針對當下所面臨的問題,攜手共創雙贏的解決方案。──穆罕默德.尤努斯(Muhammad Yunus),2006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面對危機,柯維要我們超越次優解決方案,也就是超越左派和右派,以及橫亙在我們面前那許許多多虛假的選擇。本書充分回應愛因斯坦的警語:「我們不可能用製造問題時的相同思維水準來解決問題。」──亞利安娜.哈芬登(Arianna Huffington),《哈芬登郵報》創辦人柯維提供我們處理面對痛苦和焦慮的建議,無論是針對個人、組織或身處的社會。本書對所有人幫助甚大,能使我們盡最大的努力,在這混亂的世界中,活出和平與正義。──華倫.班尼斯(Warren Bennis),管理學之父本書用最令人信服的方法解決當今最具挑戰的議題,同時也是企業和整個世界不容置疑的成功公式。──道格拉斯.科南特(Douglas R. Conant),湯廚公司前執行長暨《紐約時報》暢銷作家柯維博士再次做到了!《第3選擇》不但是本具強大力量的著作,同時也解答了人生中最具挑戰的問題。本書是未來領導者的必讀書籍!──杭士曼(Jon M. Huntsman, Sr.),杭士曼公司創辦人暨董事長作者簡介史蒂芬.柯維 Stephen R. Covey, 1932–2012哈佛大學企管碩士、楊百翰大學博士,國際知名教育訓練機構「富蘭克林柯維公司」(FranklinCovey Co.)共同創辦人。《時代》雜誌稱譽柯維為「人類潛能的導師」,並獲選為全美二十五位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在領導理論、家庭與人際關係、個人管理等領域素負盛名,以深刻且直接的引導,畢生致力於向大眾證明,每個人都能掌握自己的命運。柯維的著作包括《與成功有約》、《與成功有約最後一堂課》、《成功哪有那麼難》、《7個習慣教出優秀的孩子》、《與生活有約》、《與幸福有約》、《與領導有約》、《第8個習慣》、《柯維經典語錄》、《漫畫讀通與成功有約》及《讓好工作找上你》等,其中《與成功有約》全球售出四千多萬冊,獲選為二十世紀最具影響力商管書第一名。柯維於二〇一二年七月過世,但他在領導力、時間管理、效能、成功,以及愛與家庭關係等領域的卓見,留傳後世無與倫比的精神資產。譯者簡介姜雪影資深媒體人,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新聞碩士,曾任《天下雜誌》資深編輯、時代基金會資深副執行長、IC 之音電台總經理兼台長、淡江大學英文系講師。著有《世紀之都:紐約》一書,曾獲金鼎獎、吳舜文新聞獎,並帶領IC 之音榮獲多項金鐘獎、文馨獎。近年專事翻譯,譯作包括:《左右決策的迷惑力》、《不理性的力量》、《失控的未來》、《快樂,讓我更成功》、《藍毛衣》、《賈伯斯傳》等。蘇偉信美國賓州大學碩士。《哈佛商業評論》譯者。
療癒之星凱龍星,落在你的哪個宮位和星座? 針對此生心靈痛點,完成自我療癒使命拿回心靈力量,做自己的靈魂療癒師!傷痛的根源,也能成為生命中療癒與力量的來源希臘神話裡,凱龍原是植物學、藥草學等知識的祖師爺,也是太陽神阿波羅、大力士阿基里斯等諸神的老師。某天,凱龍意外被沾有九頭蛇血液的毒箭射中了腿,痛苦萬分卻無法自癒。因此,在占星學中,凱龍便成了兼具療癒師與負傷者的象徵。 身為半人半馬,凱龍亦象徵人類意識與動物本能的綜合體。每當我們受傷時,內在自我保護的動物本能就會發生作用,確保我們得以存活。這是自然且必要的因應策略,但許多人陷入這樣的狀態太久,使得我們和自身內在智慧的源頭脫離。 凱龍星在心理占星學上的重要性,即在於:我們每個人的內在,原本就具備透過同理心與寬恕來進行自我療癒的能力。當我們需要療癒時,內心那份理解、激勵、和疼惜的聲音將會帶給我們慰藉。 凱龍星落在12宮位的意涵 凱龍星在第一宮:傷痛來自身體和自我個性凱龍星在第二宮:傷痛來自財務和價值系統凱龍星在第三宮:傷痛來自溝通、童年和兄弟姊妹凱龍星在第四宮:傷痛來自原生家庭或家人凱龍星在第五宮:傷痛來自戀愛和自我表現凱龍星在第六宮:傷痛來自工作和健康凱龍星在第七宮:傷痛來自婚姻和合夥關係凱龍星在第八宮:傷痛來自權力、性和投資理財凱龍星在第九宮:傷痛來自宗教、旅遊和教育凱龍星在第十宮:傷痛來自事業、名譽和形象凱龍星在第十一宮:傷痛來自朋友、團體和社群凱龍星在第十二宮:傷痛來自前世業力或內心陰影 凱龍星落在12星座的意涵 凱龍星在牡羊座:關於重要性與價值的核心傷痛凱龍星在金牛座:關於忽視的核心傷痛凱龍星在雙子座:關於同理性同調的核心傷痛凱龍星在巨蟹座:關於遺棄的核心傷痛凱龍星在獅子座:關於創意的核心傷痛凱龍星在處女座:關於身體健康與作息管理的核心傷痛凱龍星在天秤座:關於個人獨立的核心傷痛凱龍星在天蠍座:關於權力體驗與展現的核心傷痛凱龍星在射手座:關於真實與幻覺的核心傷痛凱龍星在摩羯座:關於責任、成就與成功的核心傷痛凱龍星在水瓶座:關於連結與社群的核心傷痛凱龍星在雙魚座:關於自我照顧與非物質世界的核心傷痛 本書簡介 凱龍星在哪個宮位就像是某種痛點,描述了我們生命中哪些部分可能因為害怕遭到拒絕或不被他人接受,而有所偽裝或隱藏。凱龍星的宮位揭露了我們容易遭觸發的敏感處。但就像舒緩藥膏一樣,凱龍星在十二個宮位裡的位置,代表了一種潛能與力量,能夠療癒我們對外在世界和內在自我產生的負面反應。 透過黃道十二星座和我們自身星盤裡的十二宮,能夠找出生命中的凱龍星核心傷痛,並且識別個人面臨的特定挑戰,源自於我們自身傷痛的挑戰。而透過對心理占星學的這層理解,你會發現傷痛的根源,也能成為你最大的療癒與力量來源。 本書的目的有二。首先是要揭露源自於你核心傷痛的無意識模式。第二個目的是要學習如何透過同理與自我寬恕來療癒那些傷痛。在這個心理占星學的諮商過程中,你有希望化解自身大部分的痛楚、終結自我破壞、最終能夠自在地創造新生活,讓生命能夠以全新的方式展露,在這個不安的時代,領取凱龍星心理占星學所帶來的這份大禮,就是翻新生命的第一步。 好評推薦 「身為占星師,我總認為凱龍星不僅是個關鍵元素,讓我們能了解反覆出現的傷痛,同時也是個指引,帶領我們活出自身的靈性目的。在《凱龍星的療癒力量》裡,塔希爾出色地整合了心理學和占星學的效益,更重要的是,她為我們的靈魂療癒帶來了希望。」——瑪莉.塞爾比(Mari Selby),《二度雷擊》(Lightning Strikes Twice)作者 「麗莎.塔希爾優美地描述了內在探索的旅程,帶領人們找到自身最強大的力量,擁有勇氣和自我憐憫去療癒自身的核心傷痛。」——奧拉.納德里(Ora Nadrich),《真誠人生》(Live True)作者 「這本書是一趟溫柔、良善、且同理的旅程,帶領我們探索如何療癒自身的核心傷痛。它將占星學與自助療癒融會交織,創造出一套整合的方法來治療自我。」——隆納.亞歷山大博士(Ronald A. Alexander, Ph.D),《開放思維的智慧》(Wise Mind, Open Mind)作者 「麗莎.塔希爾以熟練的技巧,陪伴讀者踏上療癒深沉傷痛的強大旅程。透過分享她的個人故事——伴以有效的方法去打破創傷造成的舊有模式,並引導我們的心智做出正向的改變,同時化身無條件的愛——麗莎教導我們如何回歸初衷,成為自在喜悅之人。」——米拉.古德曼(Myra Goodman),《尋找永恆的陽光》(Quest...
◆TED最受歡迎講者,《休士頓女性雜誌》指名最具影響力女性!◆歐普拉、CNN、ABC、NBC、美國公共電視網、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指定專訪!◆布芮尼.布朗博士(Brene Brown Ph. D.)創造千萬共鳴的全球暢銷著作!◆金石堂年度「10大影響力好書」◆榮登誠品、博客來、金石堂暢銷榜◆《商業週刊》1348期書摘介紹!◆《Cheers快樂工作人雜誌》10月號作者越洋專訪!◆TED演講全球點閱率前五大,超過千萬人次觀看!◆蟬聯紐約時報暢銷榜超過18週!◆全球熱銷26國版權!◆勇奪2013年「美好人生書獎」!◆《讓天賦自由》肯.羅賓森,《過得還不錯的一年》葛瑞琴.魯賓聯袂強推! 每天問自己三個問題:生涯遭逢瓶頸、創新可能失敗,令你不敢冒險突破舒適圈嗎?社會瀰漫批判,教育缺乏對話,人際充滿比較,讓你更加冷漠自保嗎?明知全心投入不保證會有所回報,所以你從不給自己一次機會嗎?成功者勇於追求不確定的冒險與夢想,內心必定承受不為人知的不安與脆弱這本書點醒我們:「掙扎,才有希望;讓我們脆弱的,也讓我們偉大!」在脆弱的時刻,我們找到自己的力量!《脆弱的力量》是世界知名情感與同理心專家布芮尼.布朗博士的全球暢銷著作。本書強調「脆弱」是人的本質,是所有創造力和情感的核心,也是人性最強大的力量。展現脆弱真實的一面,真誠面對自己很害怕的部分,反而一再提升我們人際、情感、求學、職場和教養的能量。「脆弱」,是面對冒險和不確定時,產生的深刻恐懼和不安全感。當我們因為害怕脆弱、害怕丟臉、害怕失敗而退縮,我們也犧牲自信參與世界的機會,同時放棄自己得天獨厚的才能。「脆弱」不是軟弱,不是輸的感覺,更不是毫無保留──沒有走過脆弱,不可能獲得真正的勇敢。當我們願意在生命每個當下直視脆弱,同時也撬開了自信、喜樂、創造力與一切可能性。如果我們真的想要展現脆弱,別讓自己成為最大的批評者。站出去,讓大家都看見真正的你!《脆弱的力量》將讓你以嶄新的視野看待生命,幫助你每一天克服瓶頸,自我不再受限。本書能夠全面扭轉你的人生:──如果我們想重新點燃生命的熱情和使命感,就必須學習如何擁抱脆弱──既然無法逃避脆弱,我們又該如何因應?──展現脆弱的力量之前,如何先克服自卑?──脆弱如何化解感情、家庭與校園中的困境?──如何運用脆弱激發職場中的領導力?釋放創造力?──在鼓吹強勢的文化中,如何教養下一代脆弱的力量?【名家推薦】◎戴勝益(王品集團董事長)◎陳博志(台灣智庫榮譽董事長、台灣大學名譽教授)◎何飛鵬(城邦媒體集團首席執行長)◎陳藹玲(富邦文教基金會董事長)◎王文靜(商周媒體集團執行長)◎徐莉玲(學學文創志業董事長)◎許毓仁(TEDxTaipei 策展人、TED亞洲資深大使) ◎蘭萱(廣播、電視節目主持人)◎朱全斌(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傳播學院教授兼院長)◎吳福濱(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李偉文(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長)◎魏德聖(導演)◎徐瑞娟(魅麗雜誌社長)◎盧蘇偉(世紀領袖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歐普拉在節目中坦承:「讀完《脆弱的力量》,我了解到脆弱是人的本質,也了解到我的成功來自於脆弱。「脆弱」,是自信的基石。唯有讓自己冒險展現脆弱的一面,才能成為一個全心投入、一個自信的人。」◎《讓天賦自由》作者肯.羅賓森盛讚:「無論你是學生、教師、家長、老闆、員工,或只是想過更充實的生活,你都應該讀這本書,勇者必讀。」◎《過得還不錯的一年》作者葛瑞琴.魯賓強推:「作者的見解獨到,旁徵博引大量的研究和個人經驗,用以探索勇氣的矛盾真理:當我們擁抱自己的脆弱,反而能變得更堅強;當我們肯定自己的恐懼,反而能更放膽無畏。這本書讓我讀了就停不住思考。」◎《生氣的藝術》作者哈里特・勒納說:「這個世界需要這本書,作者兼具熱切、幽默、說服力等獨到特質,是激勵大家放膽展現脆弱的力量的完美人選。」◎《夠關鍵,公司就不能沒有你》作者賽斯.高汀說:「這是本絕妙好書,內容懇切、重要、有趣,令人愛不釋手,讀完後持久共鳴。」◎《動機,單純的力量》作者丹尼爾・品克說:「這是本重要的書,及時提醒我們凡事追求確定和掌控的危險。作者引導我們了解放膽展現脆弱的真正價值是更大的勇氣。」◎《破碎重生:困境如何幫助我們成長》作者伊莉莎白・萊瑟說:「作者勇敢地寫出這本書,閱讀它,並在生活與工作中落實書中的精闢智慧,會讓你受益良多。」◎《你想成為誰》作者瑪麗亞・施萊佛說:「如果你希望自己變得更勇敢,更圓融,更投入,更堅強,你不需衛星導航,這本書就是引領你的終極工具。◎台灣智庫榮譽董事長、台灣大學名譽教授陳博志:「人生很多事是不確定的,我們的能力也非完美,因此我們常感到脆弱。作者發現面對脆弱的態度是成功人生的關鍵,退縮和冒進都不恰當。本書不是喊口號的勵志書,它以例證和分析,提供我們在許多情況下有用的態度和方法。」搜尋關鍵字:「脆弱的力量」你將可以看到作者激勵人心的TED演講:www.ted.com/talks/lang/zh-tw/brene_brown_on_vulnerability.html以及所有發揮「脆弱的力量」的人生進階者的經驗分享脆弱的力量粉絲專頁:www.facebook.com/daringreatly出版社 馬可孛羅 (城邦)
法雷爾博士(Dr. Warren Farrell), 約翰.葛瑞博士(Dr. John Gray) ... 威爾森(Leah Wilson)的照顧,莉亞是我遇過最用心的編輯。對每個段落做了精湛的剖析,力求使內容更 ... 他們的政府關係主任威利.埃爾斯(Willie Iles)介紹我認識歐巴馬政府的許多官員。
★《紐約時報》暢銷書第一名★《成為更好的你》(原書名《品格》)、《社會性動物》大衛.布魯克斯,最貼近生命的人生進階課★《紐約時報》《舊金山紀事報》《今日美國》等主流媒體一致盛讚《紐約時報》最具代表性專欄作家大衛.布魯克斯 David Brooks以理性與洞察 剖析社會的紛擾以自省與謙卑 探究人生的價值一個人的承諾, 定義了他是什麼樣的人!在征服世俗成就的第一座山之後,有一種人選擇攀上第二座山, 臣服於對家庭、志業、信仰、價值的承諾,承諾,不會帶來疲憊,只會產生無窮的力量!看見更深層的自己,追尋靈魂渴求的進階人生。你知道,應該要為一個比自己更崇高的理念而活。不過,這世界早已為你設下一條攻上人生頂峰的路線:財富、權力、名聲,努力獲得幸福人生。只是,有些人在嘗到成功滋味後,卻覺得有些悵然,「人生只有這樣嗎?」有些人因為事業、家庭或名聲的挫敗,從山上跌落下來;還有些人因為不在計畫中的人生悲劇,被迫走上另一條路。這時,你意識到原來人生並不只要攀爬世界為你樹立的第一座山;還有第二座山,同樣值得你努力征服。《紐約時報》暢銷作家大衛.布魯克斯以敏銳且兼具智慧與哲理的文字,探討如何在這個以自我為中心的世界,活出有意義的人生。第二座山的人生由四個承諾所定義:家人、志業、人生觀、社會。而能否實踐第二座山的人生,取決於是否慎選與執行這些承諾。布魯克斯觀察許多擁有喜樂與堅定人生的人,他們充滿智慧的生命故事,指引我們如何選擇伴侶和志業、實踐人生信念、貢獻社會,全然將自己投身於這四個重要承諾之中,並在攀爬第二座山的路途上,看見不一樣的風景。「『第二座山』在我的生命中始終不曾缺席。嚴格來說,兩座山並沒有先後之別,甚至可以合而為一。我常感到,人要獲得滿足,有兩種相反的途徑:一個是再多要一些,另一個是少要一點,這正好點出這兩座山的差異。第二座山便是追求人生深層的滿足,那是發自內心、滿溢著光的喜樂,而這個喜樂來自於對『大我』的獻身。而且第二座山的風景遠比第一座山更加迷人、新奇、神祕,這是待在第一座山根本無從想像的。」——嚴長壽,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專文推薦嚴長壽 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強力推薦呂冠緯 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兼執行長周俊吉 信義房屋創辦人林大涵 貝殼放大創辦人張明正、陳怡蓁 趨勢科技創辦人詹益森、張簡珍 競衡集團創辦人(依姓名筆畫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