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摺紙,啟發小朋友全智能: 200個摺紙╳8大潛能開發╳21天全腦養成!

一張摺紙,啟發小朋友全智能: 200個摺紙╳8大潛能開發╳21天全腦養成!
ISBN-10
9863428116
ISBN-13
9789863428114
Category
Juvenile Nonfiction / Art / Techniques
Pages
288
Language
Chinese
Published
2017-05-12
Publisher
三采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Author
三采企劃編輯小組

Description

 8大潛能開發,21天全腦養成!結合遊戲、思考、學習的全方位摺紙書

當孩子投入摺紙時,這些潛能正慢慢啟發中.....
手眼協調×精細動作×空間概念×專注力×理解力×記憶力×數學力×創意力
  ◆科技進步,小朋友的玩具越來越多樣化,但小朋友面對這麼多玩具選擇時,反而不知該從哪個開始玩起,這對孩子的專注力反而有不當的影響。
  ◆紙,隨手可得,可幫助爸媽節省荷包,小朋友可以安靜地進行摺紙,並且專注力持續增加,不僅不打擾別人,爸媽還可以做自己的事。
 
  {重量級摺紙百科!收錄小朋友最喜歡的10大主題、200個新鮮有趣摺紙}
  內容由淺入深,搭配清楚明瞭的教學步驟,讓老師及家長可以輕鬆帶領小朋友學習。
  除了比市面上摺紙書擁有更多造型外,還特別增加兒童職能專家對書上的每一個摺紙造型的潛能開發功能標示,讓讀者方便使用。
  另外,本書更結合了桌遊學習遊戲,透過書上附的超大情境遊戲,把摺紙變好玩、變得更有趣。
  摺紙不但豐富了孩童的成就感,更直接地加強手部的靈巧度,並從小培養細膩的美感與創造力,最重要的是,藉由教導小朋友摺紙的過程中,增加親子間的互動。

本書特色
 
  【5大特色】
  1.10大主題,21天全腦開發養成。
  2.200個摺紙,清楚Step by Step教學,一看就會做!
  3.每個摺紙皆由專家清楚標示適合年齡、難易度與潛能開發,方便使用。
 
  【8大潛能開發】
  1.左右腦開發 2.手眼協調力
  3.學習專注力 4.邏輯思考力
  5.學習認知力 6.幾何空間感
  7.創造想像力 8.情感互動

名人推薦

  張旭鎧
  ∕從一張紙,訓練孩子百種能力∕
  想要提升孩子那麼多的能力,其實不用讓父母太過於煩心,只要幫孩子準備好紙張,接著只需要鼓勵孩子、提示孩子、稱讚孩子,也可以跟著孩子一起做,來場摺紙動物的對話,你會發現,孩子的進步就在遊戲之中。

  *閱讀方式(親子共讀):4~8歲、8~12歲
  *閱讀方式(自行閱讀):8~12歲
  *閱讀方式:無注音

Other editions

Similar books

  • 如果沒有今天,明天會不會有昨天?
    By 易夫斯.波沙特

    ?◆德國亞馬遜4.8顆星評價想像一下,你的一生不過是一場漫長的夢境。想像一下,你與鄰居交換了大腦,那你現在究竟是你的鄰居還是你??想像一下,你的一生將會不斷重演,你會因此感到幸福嗎?還是你會想要改變什麼??哲學是一門「沙發上的科學」,哲學家無法用科學實驗來檢驗其正確性,所以這些數也數不清的哲學思想實驗,從兩千多年前開始便一直是哲學家的工具,哲學家藉此謹慎地質疑、推敲與論證,為人生的根本問題找出答案。古往今來偉大的哲學家——從古代哲人蘇格拉底、柏拉圖到存在主義大師沙特、卡謬、尼采——都設計了類似的思想實驗,以便更進一步探討如道德、意識、幸福或正義等問題。新世代的瑞士哲學家易夫斯.波沙特(Yves Bossart)精選了當中最重要的五十五個思想實驗,用清晰易懂的方式加以闡述與推演,引領讀者探討人生最令人徬徨的十一大主題。讀者不需要囫圇吞棗一大堆哲學經典,而且本書每個章節都可以獨立閱讀,只要坐在沙發裡,就能輕鬆進入美妙的哲學思考殿堂,尋找出自己人生的方向。【專文導讀】朱家安(哲學哲學雞蛋糕老闆)苑舉正(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推薦】(皆按姓氏筆畫排列)周偉航(熱門專欄部落格「人渣文本」作者)孫效智(臺大哲學系教授兼生命教育中心主任)鄭國威(PanSci泛科學總編輯)冀劍制(華梵大學哲學系教授)「了不起的書,持續地啟發讀者思考,並從遊戲中學習,讓我立即被吸引。」——伯納德.森(Bernhard Senn)瑞士德語廣播電視「非小說三重奏」(Das Sachbuchtrio)廣播節目主持人。「幸福、上帝、大腦和心智是此書的關鍵詞,讀者能夠在沙發上作出短暫卻深入的思考。」——卡塔蓮娜.申克(Katharina Schenk)《哲學》雜誌編輯。「易夫斯.波沙特讓『思想實驗』變得平易近人,使讀者能立即進入思考殿堂」——《星期天信使》週報(Kurier am Sonntag)。出版社 商周出版(城邦)

  • 受傷的孩子和壞掉的大人
    By 陳志恆

    「對於孩子,你給的是愛還是傷?」 第一本來自學校輔導教師的十年校園觀察紀錄 累積53萬人次UDN人氣部落格「老師,可以和你聊一下嗎?」 32篇孩子的真實故事,呈現大人世界的荒腔走板 哪一種關係,最令孩子感到痛苦? 不是霸凌、不是成績,而是每天密切互動的大人! 作者從多年的校園輔導教師和諮商、演講工作坊經驗,發現孩子的困頓與痛苦並非偶然,多半與身旁的人脫不了關係。而究竟什麼最讓孩子感到痛苦?考不好?睡不飽?被禁足?都不是——這些學齡世代孩子最大的困擾,竟來自和他們每天互動最密切的大人的關係! 壞掉的大人們常說…… 「你這樣我怎麼吃得下、睡得好!」 ————總是在孩子和自己意見不同時處在「孩子狀態」的父母。 「如果哪天能不操心他,我就謝天謝地了!」 ————總是把孩子當「無能的人」、看不見孩子優點的父母。 「我常想乾脆別管了,但就是放不下!」 ————總認為是自己的責任、無法放手的高控制慾家長。 受傷的孩子們會說…… 「我想……,但是我爸媽不會答應的。」 ————看著總是訴說委屈的父母,孩子會以體貼順從回頭照顧父母內心的缺憾。孩子逐漸長大後,有了不同想法、卻得不到父母支持時,會下意識地犧牲自我主張,以壓抑內心深處可能背叛父母的罪惡感。 「不論我再怎麼努力,都不會被肯定。」 ————青少年時期,孩子會嘗試證明自己的能力,但若得不到父母或師長的肯定,長大後,便會開始證明自己的無能。 「我不想跟大人講,反正講了也沒用。」 ————說著尊重、支持卻不善於靠近孩子的父母,無法和孩子建立起情感連結。孩子長大後可能會變得獨立自主,但自小貧乏的情感經驗,卻容易形成在社會、職場上的人際疏離。 一本為孩子獻給父母師長的真情書──── 你得知道, ────孩子在真正向你求援前,是多麼努力地撐著 你得理解, ────孩子很怕增添你的麻煩...

  • 怕輻射,不如先補腦
    By 廖彥朋

    輻射好可怕?關鍵是「劑量」 一次搞懂手機、X光、微波爐、基地台、電視、核電廠的輻射真相 以醫學影像及放射科專業,破解與輻射相關的科學謠言。 本書以輕鬆有趣的方式講述有關輻射與放射線的基本知識,各篇均輔以幽默插圖和清晰易懂圖表,讓讀者對日常生活中與輻射相關的事物能有正確的認識,並能因了解真相而得以安心。 你必須知道的生活輻射知識-- ◎只要是插電或裝電池的東西都有輻射? ◎微波爐加熱的食物吃了容易致癌? ◎用手機上網的人容易腦殘? ◎什麼是「游離輻射」和「非游離輻射」? ◎我家門口有高壓電怎麼辦? ◎照X光一定要穿鉛衣嗎? ◎輻射劑量可以「吃」嗎? ◎磁振造影是用核能做檢查? ◎溫泉也有放射性? ◎機場的X光檢測機會導致不孕? ◎福島核災後,日本進口食品到底能不能吃? 輻射猶如雙刃刀,在醫療診斷及治療上,對人類有無可取代、極大的貢獻,但在取用其好處之餘,也不免要承受可能帶來的副作用。此外,在生活環境中也免不了受到微量輻射的可能。為減少不必要的恐慌,對輻射知識的了解與推廣極其必要,作者彥朋是我長庚大學的學生,他以生活化的語法來說明與介紹輻射的正確觀念,相信可讓讀者在極短的閱讀時間內吸收到正確的資訊。~洪志宏 長庚醫院副院長 這是一本深入淺出、很容易閱讀的書籍,作者以詼諧輕鬆的文字,在兩百多頁的篇幅中,將大家在生活中的各種輻射憂慮包括醫用輻射、電磁波、紫外線和天然輻射等一次掃盲成功。 ~萬永亮 長庚大學教授、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系主任兼所長 居禮夫人說:「生活中沒有什麼可怕的東西,只有需要理解的東西。」輻射在醫學、通訊等當代科技中被廣泛應用,已是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卻又總是對應著從未消弭的謠言與誤解。作者以學理基礎為本,盤點並解釋各類常見的輻射疑慮。期望本書的推廣與傳播,能拉近人們對輻射科學的資訊落差,進而成為輻射議題溝通的關鍵前提。 ~廖英凱 泛科學網站專欄作者

  • 克服倦怠和低潮的86個心靈紓壓祕方
    By 西多昌規

    克服倦怠和低潮的86個心靈紓壓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