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冠天下: 一部自然史,雞如何壯闊世界,和人類共創文明

雞冠天下: 一部自然史,雞如何壯闊世界,和人類共創文明
ISBN-10
9869865615
ISBN-13
9789869865616
Category
Science / Life Sciences / General
Pages
80
Language
Chinese
Published
2020-03-25
Publisher
讀書共和國╱左岸文化
Author
安德魯・勞勒

Description

雞雞其實沒有雞雞!
雞排也不只是社群媒體的祭品文!

跟隨著雞,發現世界。
——唐娜・哈洛偉(Donna J. Haraway),科學史家

  雞雞其實沒有雞雞!但各文化卻特別青睞用「雞」來指涉生殖器,嘲諷、咒罵令人不悅的人事物,彷彿雞跟人類結下什麼難解的樑子。事實是,雞沒有陰莖,只有泄殖腔。牠們的交配動作並非「插入」,而是腔口摩擦腔口,同時公雞把精液射入母雞體內。

  雞,似乎微不足道,不像牛、豬、羊等牲畜,可以養大增肥,變成神豬、神牛,那麼引人注目,但從兩河流域、埃及,再到《聖經》,雞,是報時的神聖之物,光明的象徵使者。從中南美到東南亞,雞,是祭壇上為人類犧牲的祭品,代人受罪。

  雞排,不應該只是社群媒體的祭品文。在西非和美國蓄奴時代,雞,是推動社會平等發展的家禽。當飼養豬、牛、羊等大型家畜不是多數人可以負擔,養雞的門檻相對來說比較低。雞的食量小,不會與人爭奪食物,又會吃害蟲,促進公共衛生。這使得一般人也有能力以雞獻祭,寄情來世。不止如此,雞也較易轉換成可食用肉類,成為蛋白質來源。一戰時,美國政府鼓吹人民在家後院養雞,用的口號就是「母雞救國」(據說毛澤東時代的中國,人民不能私下養雞,讓飢荒的情況更險惡)。雞,具備社會平等的特性,這也是為什麼,在白人還沒有掌控養雞時,貧窮的非裔美國人是養雞業的先驅,炸雞的食譜應該追溯到非裔美國人,雖然肯德基爺爺是白人。

  雞,既照顧了人的靈魂,也包養了人的身體健康。

  雞起源自東南亞,如此害羞易感的動物如何與人親近、被人馴化,繼而跟隨人的腳步擴展到全世界?我們又如何透過雞的遺傳物質DNA,推論人的遷徙?在東南亞盛行的鬥雞文化之下,鬥雞場如何成為殖民地人民掩飾反叛行動的聚集場所,助攻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凝聚,推翻殖民統治?

  雞如何成為達爾文搜集鑽研的對象,建構《物種起源》理論?又如何助十九世紀細菌學的建立一臂之力?如今,雞蛋又如何成為製造疫苗的重要物質,對抗傳染病,守護人類的健康?不僅醫藥產業,從農業體系來看,養雞產業之大,居地表之冠,是牛、豬產業仿效的對象,替農業經濟模式立下標竿,但也種下巨大隱憂,這一切是如何發生的?

  作者長年走訪中東、中亞和東亞等地的考古遺址,為《科學》雜誌寫作專欄,他在本書綜合了考古學、生物學、人類學和歷史,拜訪鬥雞場、實驗室、養雞場和農村等現場,從雞的裡裡外外,連結人的大歷史,寫作這部雞的百科全書。

本書特色

  1.每一章節皆有小主題,寫法輕鬆幽默,但最終指涉動物與人相互影響的文明史,嚴肅又充滿啟發。
  2.記者身分,因此在文獻引用之外,個人的踏查和訪問絕對沒有缺席,有旅行記實和研究文獻相互穿插的閱讀樂趣。

Similar books

  • 強菌天敵
    By 史黛芬妮.斯特拉次迪, 湯姆.帕特森

    我鑽回被窩裡身體冷得發抖有一天天還沒亮我的電話就響了是湯姆的專屬鈴聲托馬斯多爾比的她用科學使我失明我連忙起身跌跌撞撞的找到了電話我們掛上電話但我已經沒辦法再入睡了我用錐形濾杯泡了一大壺咖啡湯姆是咖啡愛好者他堅持一定要用這種方式泡咖啡我一 ...

  • 詩人的祕密花園
    By 瑪塔.麥可道威

    皮拉特(Ignatz Pilat)也造訪過狄金生家,並在那裡住了幾天。皮拉特陪著他們去哈德利的沃納山(Mount Warner)遠足。 ... 的嬰兒車──宜人的日子──卡羅走在後面,伴隨著──各來自常青之屋與家宅的一隻貓──看到這麼小的孩子在奧斯丁家門外,真是太有趣了。

  • 和動物說話的男人
    By 康拉德.勞倫茲

    被譽為「能和動物說話的男人」——諾貝爾獎得主不朽科普經典 「沒有一種動物的生活方式,能像狗一樣改變得那麼徹底;相反地,沒有一種動物像貓一樣,和人類相處達數千年之 ...

  • A Photographic Atlas for the Anatomy and Physiology Laboratory
    By Kent Marshall Van De Graaff, John L. Crawley

    A Photographic Atlas for the Anatomy and Physiology Laboratory

  • 物种起源(全新修订版)
    By 何滟编译, (英)查尔斯·达尔文著

    在《物种起源》一书中,查理·达尔文重点阐述和论证了高等生物是由低等生物逐渐演变而来的进化论思想,并提出了以自然选择、适者生存为基础的生物进化学说。《物种起源》的问世,第一次将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之上,颠覆了自然历史的基础学说。它不仅使人类对自身的认识发生了质的飞跃,也让人们知道生命和物种来源于大自然。同时,它为社会哲学提供了一个全新、独特的思维空间,为现代生物科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 細胞遺傳技術與應用
    By 方菊雄, 劉怡均, 李桂芳

    內容簡介 本書包含常用的血液細胞染色體、羊水細胞染色體、骨髓細胞染色體的製備方法之外,也把多年來在生殖細胞方面研究的經驗納入,希望能提供對這方面有興趣的學生或研究人員於製備生殖細胞染色體分析時的參考。另外,由於近日日本福島核電廠事故的發生,引起社會大眾的疑慮,輻射是否會引起染色體的變異;輻射生物劑量與染色體變異的相互關係如何,目前的理解仍相當有限。因此,本書也將我們初步的經驗編入,提供輻射引起染色體變異分析的參考。

  • The Role Of Markets In The World Food Economy
    By David Gale Johnson, G. Edward Schuh

    The world food situation: rcent and prospective developments; World hnger: extent, causes and cures; Prices polici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Government and agricultural markets in Africa; The role of trade in...

  • Frontiers of Life: Cells and organisms
    By David Baltimore

    Frontiers of Life: Cells and organisms

  • Encyclopedia of Life Science
    By Katherine E. Cullen

    Intended to complement the material typically taught in high school biology and introductory college biology courses, Encyclopedia of Life Science is a two-volume reference set based on the National Science...

  • 蝴蝶森林
    By 杜虹

    台灣素有「蝴蝶王國」的美譽:珍貴稀有的黃裳鳳蝶,在乾旱的春天正逢羽化節氣,閃亮著金黃後翼快速飛行,而大紅紋鳳蝶紅斑鑲綴的薄翼,每次揮動都灑落春天的信息;多雨的夏天,人們為了讓保育類的黃裳鳳蝶幼蟲有較豐足的食物,處決了身軀鮮紅的紅紋鳳蝶幼蟲;秋天結成的蝶蛹,一季的等待過去仍沉溺於休眠歲月,以為終將死去時卻毅然破殼而出;即使冬日冷鋒一波波,恆春半島的珊瑚礁林裡,仍有令人神迷的彩蝶繽紛,大量青斑蝶聚集,蝶影宛如花瓣隨風翻飛,無以倫比的精采絕無冷場。 於國境之南的懇丁國家公園,擔任生態解說員的杜虹,依循四季波光流轉,尋找保育類蝴蝶的足跡。她走入春雨濕滑的綠林,尋覓蝴蝶食草馬兜鈴;夏日穿梭熱帶叢林,為防蚊穿上兩件長袖上衣且頭套紗罩,為防蛇又穿上高筒雨靴;秋天行在寧靜如畫的草原,讓乾爽天風吹去一身濕黏;寒冬驚天動地的落山風,吹得浪頂水珠和衣衫飛散如亂髮,仍堅持在林間體悟各種生物的存活之道。 透過她流暢優美的筆觸、觀察入微的視角,我們彷彿親眼目睹神奇的造化:把龜殼花從樹枝抖落的千鈞一髮、大白斑蝶翩躚翻飛的結婚舞蹈、颱風與黃裳鳳蝶的繁盛衰敗、宛如體操表演般吐絲織帶的化蛹過程、破蝶蛹而出竟是蝴蝶以外異形的驚悚…… 杜虹說:「那林間的種種顏色、種種聲音、種種畫面、種種故事,會長留在心上,成為生命向前的能量。」她以充滿哲理的文字謳歌自然,鮮活呈現了森林和蝴蝶的微物之美。我們可能聽過或看過蝴蝶,卻對其生命故事的繁盛興衰一無所知,原來一片樹林,一條蝴蝶小徑,可以是領略墾丁千變萬化之姿的捷徑,而杜虹生動簡潔的書寫,堪稱是了解這座森林中維持蝶族血脈香火的祕笈,更是南方自然書寫的經典。 本書特色 ★一個熱帶叢林,一對翩飛蝴蝶,一座海角停車場,都可以引領我們從大自然的變化中,體會生命的哲思。   作者簡介 杜虹 本名謝桂禎,屏東科技大學熱帶農業暨國際合作系博士。是研究植物與蝴蝶生態的科學人,也是生活於大自然中的自然文學寫作者,文字一貫展現溫柔縝密與輕盈婉約的風格。而長年生活於恆春半島的創作背景,使其作品在台灣自然寫作的光譜裡,展現少有的南方視野。著有散文集《比南方更南》、《有風走過》、《秋天的墾丁》、《相遇在風的海角》。作品曾獲第六屆中央日報文學獎、第七屆及第八屆梁實秋文學獎,並以《比南方更南》一書獲第五屆新聞局小太陽獎最佳文字創作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