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試圖談論美、追逐美、定義美,
卻發現美的事物總有傷疤,
有時美即是醜、醜即是美。
「我討厭一般人通稱的『諷刺文學』,
總得有大無畏的場外裁判介入,對文化戰爭做出宣判。──
霍華.貝爾西是個移居美國的英國人,他在大學教授林布蘭的畫作,
《論美》一書來自莎娣.史密斯前往哈佛擔任訪問學者的經驗,
§莎娣.史密斯作品集§
《白牙》White Teeth
《簽名買賣人》The Autograph Man
《論美》On Beauty
《搖擺時代》Swing Time
《西北》NW
名家推薦
臺北大學應用外語系 王景智教授 專文導讀
作家 蔣亞妮 專文推薦
小說家 王聰威、小說家 伊格言、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系副教授 江淑琳、作家 邱常婷、小說家 何致和、作家 陳思宏、作家 黃崇凱、陽明交通大學外文系終身講座教授/國家講座主持人 馮品佳、有河書店店主 詹正德――推薦
媒體讚譽
莎娣.史密斯在書中再現了夫妻、親子、手足、朋友、愛人等各種「
筆力萬鈞且動人之至。史密斯招牌的幽默,
筆觸老練、詼諧。史密斯的耳朵準確敏銳,幽默源源不絕,
這是史密斯迄今最好的一部作品。她交織了階級、種族和性別,
這是一本一流的小說……階級、種族和政治衝突在故事裡交織穿插,
史密斯詳述在一個白人當家的自由派社群內各類少數族群間跨世代的
這一次她再度傾全力出擊……史密斯撰寫一流對白的功力非凡:
In this volume, Wharton's humor is abundantly evident in sly and subtle stories like "Xingu" (in which a ladies' reading group is led to express its enthusiasm for an occult philosophy) and "Charm Incorporated" (about a mild-mannered Wall ...
Novels: 1930-1942
The Novels of Edith Wharton: The House of Mirth; The Reef; The Custom of the Country; The Age of Innocence
《雾都孤儿》是狄更斯于1838年出版的写实小说。以雾都伦敦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孤儿悲惨的身世及遭遇,主人公奥立弗在孤儿院长大,经历学徒生涯,艰苦逃难,误入贼窝,又被迫 ...
夾在夢想家與天賦者之間,我們這些普通人就像拙劣的模仿者, 就算盡力跟上他們的節奏搖擺,也只是陪襯的影子吧! 故事一開始,是「我」難堪地被老闆遣送回家鄉倫敦。 ...
A modern classic now available from Grove Press, Being There is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and significant works from a writer of international stature. It is the story of...
From the acclaimed author of Shackling Water comes the first great race novel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an incendiary and ruthlessly funny satire about violence, pop culture, and American identity....
The Motel of the Stars is a novel set in Kentucky and North Carolina on the eve of the 1997 anniversary of the Harmonic Convergence, a mystical alignment of planets...
Pyotr and Stavrogin are the leaders of a Russian revolutionary cell. Their aim is to overthrow the Tsar, destroy society and seize power for themselves. Together they train terrorists who...
「搖滾樂界的拜倫」李歐納.科恩作品,現代小說經典。 張照堂、馬世芳導讀推薦。 李歐納.科恩寫了一首詩,但偽裝成小說,這首詩的名字是《美麗失敗者》。 人類學家,他的妻子艾狄絲,以及好友F三個人,愛慾錯綜交纏。人類學家迷戀著四百年前的聖女凱特琳,思念著逝世的妻子和好友F。F的鬼魂藉著文字還魂,穿越時間與死亡,試圖傳遞祕而不宣的信息給他猶在人間的朋友…… 《美麗失敗者》是一個愛的故事,然而愛的本質那麼奇特,說故事的人明明尋著了合拍的語言,聽在人們的耳裡卻全然地荒腔走板,宛如喪失儀式的宗教,亡佚旋律的歌曲,宛如訴說真理卻無人信服的先知。 1960年代的夏天,年輕的李歐納.科恩在希臘小島海德拉(Hydra)就著海風露天寫作,頭上是地中海的太陽,眼前是愛琴海的波光。小島生活樸素,酒與麵包,文字與愛情,一根菸度過一個漫長的午后。在這個天光充盈的拜占庭,他完成了這部60年代氣味濃烈,而又具體呈現人類存在處境的作品。 科恩企圖以失敗者的姿態與心境,行過死蔭之地,渡過生與死,記憶與遺忘的大河,逾越政治、種族、性別、宗教的邊界。他是否抵達彼岸,無人得知。只聽說,他從深淵回來那天下午,天上滿是黑色的鸛鳥。 關於李歐納.科恩 李歐納.科恩,身分多元,是詩人,是小說家,是劇作家,也是創作歌手。1934年生於加拿大蒙特婁。1956年,他出版第一本詩集《讓我們比擬神話》(Let Us Compare Mythologies)時,仍在大學就讀。接著他出版了《大地的香料盒》(The Spice-Box of Earth)(1961)、《給希特勒的花》(Flowers For Hitler)(1964)三本詩集及一本小說《鍾愛的遊戲》(The Favourite Game)(1963),第二本詩集《大地的香料盒》出版後,便在加拿大詩誦界頗受注目。不過,早年這些書大都只印行數百本,做為一名純詩人,在加拿大是很難糊口的。 創作《美麗失敗者》 1960年,對都市生活的厭倦與困頓,在一個率性即興的決定下,科恩買了一張單程的希臘機票,飛往雅典,再搭小船駛往愛琴海中的海德拉(Hydra)小島上,尋找另一個生活與寫作的空間。陽光、海水、白牆、空屋,小島上的生活極為簡單樸素、沒有電、自己取水,只要籌足一千元美金可以在這兒過上一年,足夠應付酒與麵包,以及不受管制的毒品買賣。 《美麗失敗者》就是在這樣環境下寫成的。這本小說,其實是詩與散文體的無盡延伸,跟他的先前創作一樣,主要關切主題是愛與性的渴求、失能與自剖。為了置放所選擇的話題,他採用不同的敘述手法,時而痞子似的喃喃自語、哭訴或吶喊,時而又是一些神秘語彙的佈達,穿插著廣告文體般的短句,一會兒又是寫實報導文詞的腔調,極像一個毒癮發作卻仍愛慾高漲而又無助的失意者恣意荒謬地叫嚎。事實上,科恩藉助了大量安非他命的興奮提示,以加強他既凝聚又飛散的意識力,在1965年底才勉力完成第一版初稿。 歌手科恩 科恩在二十五歲左右開始嘗試將自己的詩作改為歌曲,但一直要到1966年,Judy Collins唱了由他的詩作所改編的〈蘇珊〉(Suzanne)並引起回響之後,柯恩才開始投入更多的心力在詞曲創作上。1967年,三十四歲的他出了第一張專輯《李歐納.科恩之歌》(Songs of Leonard Cohen),為那個搖滾樂震天價響、目眩神馳的六○年代,帶來意外而動人的寧靜。自此,科恩開始了他另一個創作身分。他的歌曲深富詩意,有人稱他為「搖滾樂界的拜倫」。 一本需要體驗的小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