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歌德與但丁、莎士比亞並稱世界三大詩聖。從他的年譜中可以看出,
哥德,德國作家,世所公認的世界文學巨匠之一,
這是一部快速了解哥德作品的精選語錄。藉由這些格言,
歌德的智慧: 歌德语录
哥德語錄
歌德妙语录/世界文豪妙语录丛书
前所未見的「人生語錄」 × 跨越時空的「文豪對話」 兩種人生思想,宛如明暗對照、相伴而生的光與影, 歌詠希望的歌德和喟嘆絕望的卡夫卡,現在的你會想讀哪一個? 人生沒有絕對的絕望和希望, 我們都是在兩者之間游移、擺盪,試圖找到折衷點…… 信心昂揚,讚頌一切美好如詩的歌德,也有頹喪失落的時刻; 自認無法承受陽光而遁入黑暗的卡夫卡,也有懷揣微小期待的瞬間。 誰的話語會成為你的慰藉,或是指引? ● 即使命運讓一切盡歸虛無,希望讓我們仍想繼續活著。——歌德 ● 我有權利,對自己的狀態無止盡地絕望下去。——卡夫卡 歌德和卡夫卡都是偉大的文學作家,也留下許多名言與創作, 他們的人生際遇和性格觀點是如此反差對立,卻又有著微妙的連結意會。 在本書中,編譯者頭木弘樹就像是一名手法高超的編劇, 編寫出了一場〈希望歌德PK絕望卡夫卡〉的精彩好戲。 全書針對14個人生課題,分別從歌德與卡夫卡的言論、著作中擷取57組語錄, 讓兩人各以「希望」和「絕望」的相對立場,展開跨越時空的對話, 引領我們穿梭於兩個極端之間,吟味、思索出屬於自己的體悟和意義。 語錄之後並有精要解說,引介這些論述的背景意涵,以及兩位作家的性格與軼事,...
《歌德與中國》(新版插圖增訂本):大文豪歌德,大凡上過中學的人,都知道這個名字。然而很多人不清楚歌德與中國的淵源,不知道中國文化對歌德的影響,更不明白把歌德引介給國人的過程及其意義。本書分為「歌德與中國」和「歌德在中國」上下兩篇,詳細介紹了中國文化對歌德的影響以及歌德對近100年來現當代中國留下的烙印。作者:楊武能,知名教授,以譯介歌德著作享譽海內外。2013年,獲得了國際歌德學會頒發的歌德金質獎章,成為了榮膺這一世界歌德學研究最高獎的第一個中國人。「歌德及其作品漢譯研究」國家社科基金計划重大資助項目,楊武能為帶頭人。莫光華,西南交大德語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我們不需要為了了解天空—?為何到處都是藍藍的一片而環遊世界一周 ?—歌德•箴言與省察 歌德與但丁、莎士比亞,並稱為世界三大詩聖。從他的年譜中可以看出,他不但是個政治家,也是個熱心於自然科學的研究者。但是,應該說,他是更偉大的詩人、作家。更進一步說,他也可能是人類史上完成最高成就的偉大人物。 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 1749.8.28.1832.3.22),德國作家,世所公認的世界文學巨匠之一,也許是力圖像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知名人物那樣,爭取成為多層面的最後一個歐洲人:評論家、新聞工作者、畫家、政治家、教育家、哲學家。 出生於緬因河畔法蘭克福一個中產階級家庭。一七六五年十月進入萊比錫大學就讀法律系。在萊比錫,他的文學收穫表現在一本洛克〔洛克 L o c k e, J o h n(1632.8.29.1704.10.28)英國哲學家。知識面頗廣,對認識論、政治、教育、醫學更加熟練。〕風格占主導地位的《萊比錫詩集》上。一七六八年秋,因患重病,離開萊比錫回家。康復後,家人決定讓他到斯特拉斯堡布魯克大學繼續學習法律。他就在這家大學獲法學博士學位。 斯特拉斯堡成為他全部生活和創作的轉折點。在這�堙A他同赫爾德結識,對他具有決定性的影響。歌德從赫爾德身上學到一種新的觀點,即藝術家應成為感情的各種表現形式的創造者;一種新的詩藝理論,即詩歌應成為人類富有創造性和生命力的語言;以及一種新風格的價值,也就是民歌、史詩等的價值。這種新的直接感受和他的生動語言啟發他寫出獻給初戀情人的抒情詩。這些詩開創了德國抒情詩的新時代。 一九七二年,歌德在一次社交舞會上,一見鍾情,他愛上朋友的未婚妻夏綠蒂,並為此寫下為世人所傾倒的《少年維特之煩惱》(一七七四)。它不是一部使人傷心落淚的作品;它真正的主題並非失戀,而是十八世紀的所謂狂熱:偏愛絕對會產生不幸的結果。 歌德從五十一歲開始到去世之前,三十年間,一直斷斷續續地寫作箴言。舊信封、稿紙空白的地方、便條紙,凡是手邊可以順手拿到的紙張,都寫滿了隨想性的箴言。 這些隨手寫下的箴言大概有八百多篇。在小說《親和力》與《威廉•麥斯特遍歷時代》、自然科學論文《色彩學》、雜記《藝術與古代》陸續發表之後,這些箴言尚未發表之前,歌德就去世了。這些箴言在歌德死後一年,由艾克曼與利馬共同整理,以《箴言與省察》的書名,正式出版問世。 《箴言與省察》可說是代表歌德晚年的重要著作之一,稱得上是世界上同類書中最具有價值的創作。歌德使用一點也不炫耀的真實語錄,表白他從八十年生涯的經驗與觀察中所得到的知識、見解與智慧。所以,只要能仔細閱讀,一定可以從中發現新的意義與暗示。總之,它絕不是內容空洞,單純賣弄知識,而是兼具高智慧與高深觀念、溫暖的心情與高貴道義情操,有關人生與社會、文化與歷史、科學與藝術的格言集。 這是一部快速了解歌德作品的精選語錄。藉由這些格言,可啟發您對人生做更睿智的思考。 最重要的是—? 這些優雅的文字,不但字字珠璣、句句哲理,那鮮活的文字在彈跳之間,美得像詩,或許它本來的面目就是詩神……
鄭喜夫先生對於臺灣史、臺灣文獻史料、譜牒及方志等鑽研甚深,研究成果豐碩。他長期投入文獻工作,在臺灣省文獻委員會任職編纂及委員計17年餘,後調升內政部專門委員亦辦理文獻業務,並參與《地方志書纂修辦法》第四次修正之全部過程。先生學識豐富,飽覽群書,尤其識書、愛書,每每涓滴購書終至滿室書香。在本書中,先生分享其與書的不解之緣,介紹其獨創之分類方式,也分享他的藏書目錄。
本書是作者以9年的時間所完成的27篇訪問稿,時間自1997年4月訪問王昶雄開始到2006年3月訪問曾貴海為止,總共 訪問了24位台灣文學作家。這是台灣文學領域裡,第一次單獨由一位採訪者大規模完成一系列有系統的對話紀錄。作者以一位參與者、融入其境的見證者立場,進 入台灣文學的時代場景,呈現作家行過之歷史軌跡。而每一篇訪談內容無疑保存了24位寫作者的一些理念、感覺、夢想、生活方式、和表白。透過作者的訪談,每 讀一篇訪問錄,就是認識一位作家,瞭解他們的為人,瞭解他們的生活習慣,或寫作習慣,瞭解他們的思考方式,瞭解他們的寫作技巧。記錄文學家的內心經驗是文 學史書寫與建構的重要基礎。作者莊紫蓉的文學家訪問稿已達到建構文學史與文學評論的功能,留給喜好者許多空間去理解與探索。
《智者語錄:性格教育的智慧之路》是一本以格言和故事為基礎的性格教育指南。本書涵蓋了多個關於性格培養的重要主題,包括性格的定義,個性的塑造,青春期的挑戰,勇敢和堅強的品質,以及愛、憎、自尊和理智等等。 在第一章「性格教育格言」中,我們將介紹一些關於性格的格言,並深入探討每個格言的意義和應用。這些格言涵蓋了不同的性格特質,從善良和誠實到自私和孤獨,讓讀者能夠更好地理解和培養自己的性格。 第二章「性格教育故事」則透過一系列引人入勝的故事來探討性格的培養。這些故事以各種各樣的角色和情節為基礎,教導我們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養正確的性格特質。從爺爺和孫子之間的關係到小烏龜的「聖誕樹」,從勇氣的力量到聰明的智慧,每個故事都帶給我們深刻的啟示和思考。 《智者語錄:性格教育的智慧之路》透過這些格言和故事,為讀者開啟了一扇探索和理解性格的大門。無論是父母、教育工作者還是青少年讀者,本書都可以成為一個有價值的工具,幫助我們認識和培養正確的性格特質,以擁有更充實和有意義的生活。透過這本書,我們可以學習如何勇敢面對挑戰,堅持自己的原則,並與他人建立良好的關係。 邁向性格教育的智慧之路,讓我們一同成長,成為更好的自己。
一板一眼的德國人一向以思想強健著稱,德意志人在冷峻的外表下,其深藏的激情有如海底湧動的暗流,在文學領域裡震古鑠今,劃時代的名家輩出,有如一個路標指引著人類朝向完美的境界邁進。本書以生動的文筆,介紹如:歌德、席勒、華格納、雷辛、湯瑪士‧曼等文學家的生平,作品產生的時代背景、主題思想及讀後的理解與體會,帶領讀者邁入德國文學的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