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理心的力量: 創造親密, 了解自我, 與恆久之愛的心靈地圖

ISBN-10
9861732950
ISBN-13
9789861732954
Language
Chinese
Published
2007
Author
喬拉米卡利

Other editions

Similar books

  • 同理心的力量【20年暢銷經典版】: 放開自己,理解他人,用天生的能力,撫慰受傷的靈魂
    By 亞瑟.喬拉米卡利(Arthur Ciaramicoli)、凱薩琳.柯茜(Katherine Ketcham)

    所有的理論,都無法穿透表象、拯救痛苦與絕望, 如何做才能真正進入他人的內心世界、發覺真實的脆弱? 【20年暢銷經典】 心結或連結,隔閡或共鳴,關鍵都在同理心。 ...

  • 同理心的力量,創造自我了解與親密關係
    By Arthur P. Ciaramicoli, 喬拉米卡利

    本书前半部讨论同理心的各种面向, 后半部分的重点则在描述将同理心付诸行动的八种方法, 包括:诚实, 谦逊, 接纳, 包容, 感恩, 信心, 希望, 宽恕 ...

  • 茁壯成長!成功孩子的七大性格力量: 揭開孩子卓越出色的關鍵!培養心理韌性、樂觀態度和全人精神
    By 蜜雪兒.玻芭

    ★國際知名教育心理學家、兒童發展權威暨二十多本國際暢銷書作者──蜜雪兒.玻芭博士最新力作!★各界高度讚譽好評!★亞馬遜網站平均4.7顆星評價! 在充滿挑戰的時代,如何培養樂觀、堅韌、為未來做好準備的孩子?國際教育權威蜜雪兒.玻芭博士深度探討讓孩子茁壯成長的七種「性格力量」。從學齡前到青少年階段,任何時刻,你都有機會改變孩子!讓孩子從沒有方向的「奮鬥者」,轉變成有思想和意志力量的「成功者」! ◎ 當今許多孩子都陷入了成長危機!在少子化和數位科技的浪潮下,教養正面臨著全新的考驗。當今許多孩子都備受父母疼愛、擁有良好的家庭背景和教育資源,但他們卻壓力重重、抑鬱沮喪。教育權威玻芭博士說:這是所謂的「空虛世代」,他們外表看起來卓越,內心卻十分脆弱。 四十年來,蜜雪兒.玻芭博士一直擔任教師、教育顧問和家長,她走訪全球五大洲演講,目睹世界各地的教育現況,從未像現在這樣擔心過這一代孩子!這些令人憂心的統計數據揭示孩子成長的危機:✓過去二十年間,青少年自殺事件增加了一倍以上。 ✓在倚賴數位設備的環境下長大,今日的孩子容易分心,難以集中注意力。 ✓一九九五年之後出生的孩子,不願意冒險的傾向十分明顯。 ✓現今的孩子較無創意與創新能力,甚至在五、六歲的幼兒身上就可明顯看出下降趨勢。◎ 揭開奮鬥者與成功者差異!培養成功能力&全人精神的七種「性格力量」玻芭博士在過去十年間,針對人格特質進行研究,在全球各地與教育工作者、政策制定者、指導顧問、父母親及上百位來自不同生活背景的孩子們進行對話,她發現「我們正在培養的是奮鬥者,而不是成功者!」兩者的區別不在於成績,而是與培養成功能力最相關的七種「性格力量」:自信、同理心、自制力、正直、好奇心、毅力和樂觀;這七種「性格力量」正是孩子痛苦掙扎或卓越出色的驚人關鍵! ◎ 收錄精采實例和科學驗證,以實用有效的工具,將性格力量化為終生的習慣本書完整而深度探討七種「性格力量」對於孩子成長的影響與改變,援引啟發人心的真實故事,佐以科學研究分析,提供經過驗證有效的方法、策略,為學齡前到高中階段的孩子培養至關重要的性格特質。 *傳奇獨臂投手吉姆.亞伯特克服萬難,站上美國職棒大聯盟投手丘尋找「自信」。*美國六歲小男孩為罹患罕病的好友寫書募款,發揮強大而溫暖的「同理心」。*四歲孩子透過簡單的「心智工具」發展計畫能力,提醒自己繼續完成任務並學會「自制」。*二次大戰期間,波蘭社會工作者伊雷娜.森德勒勇敢闖入貧民窟救出二千五百多名猶太兒童;馬拉拉懷抱強大的道德使命感和韌性,不畏懼恐怖組織侵害,為爭取女童教育挺身而出──她們都在展現「正直」的力量。*麥可.喬丹遵行「去試試吧」、別說「我不能」的家規,展現過人的「毅力」,成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籃球運動員之一。*一群十歲的孩子為罹患癌症、掉髮的同學展開振奮人心的「禿頭鷹」計畫,陪他一起剃光頭,展現「樂觀」思維,讓自己成為更好、更溫暖的人。 書中收錄頂尖神經科學家、心理學家、奧林匹克運動員、麻省理工學院學者及海軍海豹突擊隊隊員的最新科學發現,並分享世界各地孩子的成長心聲,適齡教導孩子培養性格力量的具體做法――包含大量閱讀書單、電影、歌曲、應用程式、家庭活動及遊戲等,幫助學齡前到高中階段的孩子將性格力量化為終生習慣,由內而外真正茁壯成長! ◎ 幫助孩子培養「心理韌性」、過充實有意義的生活,父母能給孩子最大的禮物! 陪孩子迎接成長的挑戰,既是父母的任務,也是獻給孩子最大的禮物!玻芭博士告訴我們,性格力量並非天生,而是可以被教導的!培養七大性格力量,有助於提升自我意識、道德感和情感的敏銳度,能勇於面對挑戰、主動解決問題並發展健康的人際關係──這是孩子要過上有意義和成功生活所需的一切,需要父母在教養路上有意識地引導。 【本書特色】 ✦收錄「適齡教導孩子培養性格力量」的具體做法:依年齡推薦大量閱讀書單、電影、練習活動等,方法明確且容易實行,適合家有學齡前到青少年階段的父母和孩子一同在生活中應用。✦敘事條理清楚,實行方法具體明確:用詞平易,無艱澀學說理論。以大量的科學驗證、豐富實例搭配實踐方法,提供父母和老師實用且有效的觀點。每章都有重點整理,一次回顧精采內容。✦提供「評估孩子的性格力量」的檢測:幫助你了解孩子的現況,並確定孩子的優勢和不足。✦分享世界各地孩子的成長心聲:讓父母師長更了解孩子面臨的困境,隨時調整教養及教育方式,引導孩子健全成長。 【熱情推薦】王理書/親職作家,心靈工作者李貞慧/作家暨閱讀推廣人李儀婷/薩提爾親子教養暢銷作家沈雅琪/神老師&神媽咪洪仲清/臨床心理師陳志恆/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陳其正/親子作家、講師許雅寧/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張珮珊/幸福好媽媽楊俐容/兒童青少年心理專家詹宇夫妻/正向教養Youtuber趙崇甫/育兒顧問大樹老師蔡淇華/台中市立惠文高中圖書館主任羅寶鴻/蒙特梭利親職教育專家(依姓氏筆畫排序) 【國內各界好評】「正如《我們都錯了!同理心才是孩子成功的關鍵》的甘露灑心,本書依然醍醐灌頂,提醒我們把教養焦點回到品格培養。本書適合三種孩子的家長:一、努力而壓力爆表的孩子;二、溺到虛擬世界尋求成就的孩子;三、愛晒美照與奢華享受,追求按讚的孩子。」――王理書/親職作家,心靈工作者 「當所有的孩子都被社會與大人給予的期望而壓得喘不過氣來,只要有任何一個父母從這樣的環境中清醒過來,這個父母的孩子就能比同儕孩子多了百分之九十的機會抵達成功者道路,剩下的百分之十父母要做的只是『欣賞孩子原本就有的特質』,那麼,孩子就能在成長的旅程中,比其他孩子多出百分之百的自信與價值。這本書,將指引父母帶領孩子走上成功者之路,幫助孩子拒絕成為埋頭苦幹卻老是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的奮鬥者。」――李儀婷/薩提爾親子教養暢銷作家 「性格決定命運!用這些人格特質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到老都不偏移。」――張珮珊/幸福好媽媽 「推動EQ教育多年,深知本書作者所提出的七大性格,正是這個憤怒、焦慮、脆弱年代,真正能滋養孩子,幫助他們茁壯成長的教育與教養方針。強力推薦這本值得閱讀並付諸行動的好書,給所有關心孩子心理健康的大人!」――楊俐容/兒童青少年心理專家 「教養不單只是要讓孩子守規矩,更要培養孩子的正向人格。擁有正向人格的孩子,自然而然就會守規矩了。」――詹宇夫妻/正向教養Youtuber 「看目錄以為又是本抽象理論書,一看欲罷不能,作者很會說故事舉例讓讀者思考,了解性格力量對孩子的重要!這本書只看目錄就錯過,實在太可惜了!期待所有的孩子都是「成功者」,而非看似光鮮,卻不知道自己是誰,每天瞎忙的『奮鬥者』!」――趙崇甫/育兒顧問大樹老師 「在性格決定命運的時代,我們需要蜜雪兒.玻芭博士的這本書,幫助孩子從沒有方向的奮鬥者,轉變成為主宰自己命運的成功者。」――蔡淇華/台中市立惠文高中圖書館主任 【國外高度讚譽】「如果你今年只想買一本教養書,一定要買這本《茁壯成長!成功孩子的七大性格力量》!」──瑪德琳.勒文(Madeline Levine),《焦慮世代的安心教養》(Ready Or...

  • 精準提問的力量(經典暢銷版):成功的人,用「提問」 解決問題!
    By 法蘭克.賽斯諾(Frank Sesno)

    ★原作暢銷四週年重新改版★白宮記者、CNN主播、美國參謀長的成功祕訣────問對問題。 艾美獎得主 親筆呈獻 高勝集團合夥人、美國眾議院議員 一致狂讚!!!美國亞馬遜書店讀者評價 五星至高好評★ ★ ★ ★ ★ 「問對問題,能讓你身價大漲。精準提問,是職場人必修技能。」────財經主持人/《提問力,決定你的財富潛力》作者 朱楚文 專業推薦 CNN主播 安德森.庫柏(Anderson Cooper)CNN主播 沃夫.布利茲(Wolf Blitzer)高盛集團合夥人 蘇西.謝爾(Susie Scher)美國前眾議院議員 布萊恩.巴爾德(Brian Baird).........................長文推薦!【內容簡介】問對了問題,就能解決一半以上的棘手局面!成功的人,都用「提問」解決問題!◆ 美國前參謀長聯席會主席鮑爾如何決定發動科威特戰爭,並成功推翻海珊?◆ 當初只是一個天馬行空的想法,如何能創造出Uber劃時代的共享服務?◆ CNN主播安德森.庫柏怎麼做到獲獎無數,並被封為「讓人誠實的主播」?◆ 為何不少公司捧著大把的鈔票找史帝夫.米勒拯救他們的企業?很多人都想知道這些成功人士有何獨門祕訣,其實答案出奇簡單──問對問題。曾任五屆白宮記者的法蘭克•賽斯諾(Frank Sesno),過去是CNN資深記者、當家主持人,他發現成功人士都善用提問完成各種任務。賽斯諾把「提問」視為一種能力,如果帶著多種視角提問,會有更宏觀的想法、得出更有創意的解決辦法。在書中,賽斯諾把提問分為十一種類型,並援引數十位成功人士的例子,其中有不少是美國政、商、學界做為引導思考、規劃對策的思維。1. 診斷型提問──找出問題核心,做出正確判斷。2. 策略型提問──看見局勢,評估目標、利益、風險、後果。3. 同理型提問──探索對方內心真正的想法,取得認同。4. ...

  • 失控的同理心︰道德判斷的偏誤與理性思考的價值
    By 保羅.布倫

    ★耶魯最受歡迎心理學大師,線上開放課程突破30萬人次★cousera.com全球開放課程最熱門的講師★最新社會心理學論述,顛覆你我對和諧人際的認知當同理心變成理盲濫情,當周遭充斥正義魔人與網路公審……我們不只要有同理心,更要講道理人往往依偏好選擇同理對象、用暴力發洩同理情緒,你以為同理心可以讓世界變得更美好?事實也許沒有那麼簡單!我們對各種社會事件的反應深受同理心的影響,也就是我們能夠站在別人的立場,感受他人的感受的能力。多數人都認為同理心是善行和道德的驅動力。我們往往覺得,同理心的唯一問題,就是同理心不夠。但在本書中,作者要帶我們檢視所謂的同理心到底是什麼。它可以是讓人快樂的來源,也是人際關係很有價值的一面。它可以驅使我們去做好事。但整體而言,它卻不是一個好的道德指引。同理心怎麼會讓我們做錯呢?簡單地說,同理心是將關注焦點放在眼前一群特定的人。我們比較關心他們,卻對自己行為的長期後果無感,也對那些我們無法同情者的遭遇盲目。同理心是帶有偏見的,會把我們推往狹隘或種族主義。它也可能引起暴力,我們對和自己比較親近者的同理心,往往會導致戰爭或敵意。它也會讓我們的情感耗竭。同理心會蒙蔽我們的眼睛,讓我們在公共政策和各種關係中,做出不符合道德的選擇,或受情緒主導而無法將利益最大化。同理心其實是一種反覆無常且非理性的情感,很容易受偏見所誤導。它會打亂我們的判斷,反而導致殘酷的行為。本書提出許多開創性的科學證據,主張個人或國家許多錯誤的決定,從要捐錢給誰到決定要不要開戰,從如何因應氣候變遷到要把誰關進牢裡,常常是受情感所驅動。若把同理心拿掉,說不定我們的決定會更清楚、更公平且更符合道德。究竟同理心為什麼會影響我們的判斷與行為?首先,是選擇性。世上的苦難何其多,為何我們只關心或特別關心某些事件?這是媒體報道覆蓋率和「可辨識受害者效應」(identifiable victim effect)所造成的現象。媒體對事件的廣泛報導,更容易觸動人們的惻隱之心。二○○五年,美國少女 Natalee的失蹤事件引起美國全國關注,該事件的報導時間遠超出同期在蘇丹發生的種族滅絕。過去三十年,美國發生六場大規模槍殺案,造成五百人死亡,但其實只占全國死於謀殺人口的 0.1%。另外則是「可辨識受害者效應」,受害者的具體形象,是醞釀同理心的重要元素。經濟學家 Thomas Schelling 早在四十五年前就以一個傳神的例子說明這個概念︰「假設一名六歲小女孩需要好幾萬元動手術,好讓她的生命可以捱到聖誕節,郵局一定會被一個個塞滿錢的信封給淹沒。但假設報道寫的是,再不推行銷售稅籌集資金,曼徹斯特的醫院便無法運作,屆時死亡率將明顯上升,在這種情況下,並不會有很多人慷慨解囊。」有了名字和故事,受害者似乎更顯可憐。通常有具體受害者才能牽動同理心。其次,同理心容易讓我們重視個體勝過群體。人們對於有魅力的人、和自己相似的人,或具有同樣種族或國家背景的人,會產生更多同理心。研究發現,人們在觀看一系列面孔的照片時,會對與自己同樣種族的面孔產生較多同理心。我們對一個個體愈了解,對個人的關心愈會勝過群體。同理心也會導致殘酷或侵略性的行為。憤怒和同理心有許多共通點,其一是在碰到可感知的不平等、殘酷或不道德後所產生的反應。許多目睹犯罪或不公不義的人都會對受害者產生深切的同理心,想要替受害者討回公道或報復犯罪者。而研究顯示,天生比較有同理心的人如果看到陌生人受苦受難,會出現更侵略性的行為。本書希望告訴大家,幫助別人不只用心,更要用腦。同理心不該只是一種感性的情緒,亦要有理性的思考。而實際將同理心付諸行動的時候,要運用腦筋將所行之善「最大化」,亦即所謂「有效利他主義」。如果我們理性運用同理心,大眾論述也許能更公平、更符合道德。如果我們能真正體會,失去一百條性命比失去一條命更加嚴重,如果我們能認同,遠在他國、和我們看起來截然不同的人,他們的性命跟我們的家人一樣重要,那麼政策就能有所改善。【好評推薦】★同理心是我們的文化中一項神聖不可侵犯的價值,布倫教授將它拉下聖壇,做了一番生動又有趣的重新檢視。?——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挑戰你我思維……在這個「後真相政治」的時代,本書是對真相的疾呼。——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巧妙的反同理心論述……?——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清楚點出了人類基於良善用意卻可能造成的風險與危害。?——美國網路媒體Vox★挑戰我們一直以來視為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的重要理念……將完全顛覆你對這個世界的認知與你自己的道德感。 ——紐約雜誌New York Magazine★布倫教授無疑是對的,訴諸同理心確實帶來不好的政策。同理心可以驅使我們關心別人,但還需要理性幫助我們建制與施行旨在減少苦痛的公共政策。——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同理心不是洪水猛獸,但被同理心綁架而失去理智,就未免捨本逐末了。因此,對於同理心的認知,可能不是一味的歌頌讚美……在感同身受之餘,還要有出色的理解力以及自我控制能力。對別人的際遇,我們要懂得克制情緒反應,但不失憐憫。如此,我們追求的,就不只是當下的滿足感,而是人類社會長遠的進步。——資深媒體人 范立達★本書最引人入勝的就是Paul Bloom流暢的文筆、犀利的文字及說服的功力。他在每一章節中對同理心的正反辯證,真是絲絲入扣,每句話都鏗鏘有力,每一個實例都分析詳細,讀者不得不跟著他的思維走,進入理性思考。——東吳大學心理系兼任副教授林蕙瑛?出版社 商周出版 (城邦)

  • 蹲下來,用孩子的高度看世界: 讓孩子不委屈,能同理、尊重與分享
    By 谷卓

    用同理心對待孩子,便能成就孩子!研究顯示:越有同理心、越懂得幫助他人的孩子,具備較好的社會適應能力及人際關係,不管在學校、在社會、甚至長大在職場,都會比較快樂,有比較好的表現。★★同理心的溫柔力量,比想像中還強大!★★看跨界媽媽與孩子在0-3歲的學習、情緒、溝通上的溫暖互動,以及用同理心教出小暖男的育兒實踐反饋:◎孩子八九個月大,就能耐心地在餐椅內坐自己的事,等待大人用餐完畢再一起下桌。◎孩子一歲八個月大,想要解開公車座椅上的安全帶說:「讓爺爺坐。」◎孩子二歲七個月大,有樣學樣,學爸爸用乳液幫懷孕時靜脈區張的媽媽按摩,用行動表達「讓我來照顧妳」的用心……同理心的教養能量就是這麼大!從小讓孩子學習同理心,孩子的成長好放心。親子專欄作家谷卓,憑豐富的求學過程,旅行20餘國,與荷蘭籍老公結婚後,更成了名符其實的「跨界媽媽」。全書分享超過50個生活親子互動小故事,讓教育理論不生硬,搭配療心照片,帶你實際感受,只要你願意蹲下來,聆聽/同理孩子的想法,以孩子能接受/理解的互動方式,就能看到更多的可能性,不僅教出貼心、溫暖的好孩子,父母也能從中收穫及反思。「越了解孩子,心就越柔軟」,當我調整了觀看孩子的角度、應對的姿態、情緒的處理,甚至,重新虛心檢視自己,也就重返了內心對愛最單純的渴望。奇妙的是,這樣的改變,讓我看見洪流折騰裡的靜好歲月,看見熙熙攘攘中的幸福。我也不是常常把事都做對,像是生了一個和我一樣倔的孩子JIVAN。有幾次,我想起我的母親,想到會泛淚嚇到路人的那種,然後我就傳了訊息給她:「謝謝您做我強而有力的後盾,您很棒,而且越來越棒。」她很快就回了,彷彿是隨時為孩子準備好那樣:「妳也是很棒的媽媽,媽媽這條路沒人能代替,我以妳為榮。」非要等到我自己經歷了她所經歷的,才能同理地說出這樣的話,倔強有了一點溫柔,是被自己的下一代激發的(果真是來渡化我的),真心體悟到媽媽也需要被鼓勵。或許現在的你,對「教養」有好多疑惑,好想認真卻使不上力,但親愛的,沒有人天生就會做父母,每一個人都是從慒慒懂懂開始,即使如我有教育的專業背景,但當與具有自我意識的孩子交手時,也會有手足無措的時候;你正在閱讀的這些育兒生活片段及互動過程,正是一步一腳印,絆絆磕磕,邊走邊修正出來的結果,當然過程中難免會犯錯,但修正、調整就好。希望藉由這一本書,讓身為父母親的你們,「相信自己」也可以做好教養這件事,只要你願意用愛孩子的心來同理孩子,孩子自會耳濡目染,反饋的結果一定會出乎意料,如同書中我的三歲孩子JIVAN,時時帶給我的溫暖與驚喜。▍蹲下來,審視的角度更深入,教養方能更全面「魔鬼藏在細節裡」,許多教養分享書裡忽略的小細節,對孩子卻有大影響,作者帶著你一起蹲下來,從學習、情緒、溝通不同面向,以更廣更多元的視角來看教養這回事。例如:大多數的親子教養書,都只教孩子如何學習勇於認錯道歉。《蹲下來,用孩子的高度看世界》作者更教孩子如何換位思考,學習原諒、放下,展現同理心更上一層(換位同理心)的表現;甚至,在未來孩子的唯我世代裡,當真心道歉不被接受的同時,孩子如何學習釋懷,不委屈、不受傷,更是身心健康的重要關鍵。▍蹲下來,更能觸及孩子的心,親子關係更緊密不論照書養或是聽專家的建議教,若是沒有站在與孩子平等的位置來感受他所想、體會他所感,所有的方法都只是枉然。《蹲下來,用孩子的高度看世界》一書,真實記錄孩子0-3歲同理心教養關鍵期的實踐過程與小暖男養成的故事分享,方法、案例最具體,文字最有溫度,閱讀輕鬆引人入勝。看作者以親身體驗多元的學習環境與方法x專業的知識x幼兒園的經驗x青少年的教學訓練x荷蘭籍老公與大學教授婆婆的觀念,和你一起try出更多育兒可能性。▍蹲下來,聽聽心裡的聲音,跟自我對話,找回有力量的自己明明很愛孩子,卻時不時想念過去的自己?為什麼不小心當了吼媽時,心裡卻充滿歉意?當孩子傷你的心,討厭和孩子生氣的自己?當有了媽媽的包袱之後,妳極盡一切的全心全意,想換來孩子的一心一意時,常常會忘了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無力感、疲憊便油然而生。作者以過來人的同理心情,陪妳一起走出育兒挫折感;分享如何透過自我對話,審視反思之外,更能給足自己勇氣和鼓勵,為自己重新注入滿滿愛的能量。本書特色◆ 去蕪存菁的跨界教養,在孩子學習/情緒/溝通上的方法分享◆ 超過50個實際生活片段/事件,最暖心的同理教養省思。◆ 父母的心靈雞湯,從中找到撫慰心靈、安頓自己、教養孩子的力量。

  • 共情力与同理心
    By 叶鸿羽

    本书作者立足于社会现实,并参考众多经典理论,研究与调查,通过典型案例的展现,为我们解读共情力与同理心的含义,表现,作用,类型,实施方法和错误应用,旨在激发我们的共情天赋,增强我们的情感力量和沟通优势,让我们与整个世界产生连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融洽的人际关系中不断获得自我发展的力量.

  • 积极关注的力量——基于社会情感能力发展的小学融合教育课程构建与实施
    By 蔡素文著

    本书共分为5章,介绍了基于社会情感能力发展的小学融合教育课程构建与实践项目过程,从现实意义、目标内容、过程方法、效果分析及反思期待,形成了一个闭环式的行动实践研究,以螺旋上升的反复实验,不断提升实效,让课程本身更加完善,更好地实现育人目标。

  • 你的善良必須更有力量:勇氣、耐性、同理心,深度善意是助人的王道
    By 休士頓.克拉夫特

    「每個人都想當好人,但有時卻心有餘而力不足,所以得培養強大的心理肌力。」 「善良不是平凡的小事。」──克拉夫特 不管到哪裡,你都能看到大量的「行善」標語,諸如「說好話、做好事」,而社群媒體上也有大量的「長輩圖」,希望我們隨手做善事。這些大量生產的「善良概念」雖然出發點是好的,但卻無法切中要點,甚至造成反效果。 而現代人不喜歡「做善事」有三大原因: 沒有能力:不知道如何行善,缺乏表達善意的語彙,連讚美都不會。 沒有安全感:擔心表達善意被拒絕、被恥笑。 沒有決心:不是舉手之勞就不幫,或是找藉口推託。 因此,從這三方面來看,「深厚的善良」是一種技能。你必須培養同理心和溝通技巧,才能克服「沒有能力」的問題;你必須學會放下身段、培養韌性,才能克服「沒有安全感」的問題;最後,你得懂得管理時間,分事情輕重緩急,才有「決心」去幫助別人。 在每一個章節,作者都有提出簡單的善意練習,最後也請大家發揮創意,透過「對象、時間、表達方式」等各種元素的排列組合,每天落實一項善行,連續執行一個月。他強調,既然善良是選擇,也是一種技能,所以得透過習慣來培養,而唯有深厚且有力的「善良肌力」,才能真正幫助他人,而自己的社交力、情緒調節力與心理素質都會跟著提升。 從今天開始,不妨從身邊的人開始練習,你的善良終會越來越有力量…… 「具體地告訴對方,他有種特質對身邊的人非常重要。」 「陪對方一起淋雨,讓他知道自己並不孤單。」 「請朋友列出三個你可以幫忙的事情,讓你表現一番。」 「別怕出糗,就算你模仿麥克傑克遜很好笑,還是能讓朋友破涕為笑。」 「捐錢給你欣賞的公益團體,並留下你支持與感謝的訊息。」 名家推薦 林靜如 作家 林仁廷 諮商心理師 宋怡慧 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 劉仲彬 臨床心理師

  • 非暴力沟通: 珍藏版
    By 卢森堡

    本书分为由衷的给予,疏离生命的语言,不带评论的观察,体会与表达感受,为自己的感受负责,以同理心倾听,同理心的力量等14章,帮助你重新构建表达自己和聆听他人的方式,充分展现天性中的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