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學,是多采多姿的科學,
是獨一無二的科學,是明心見性的科學。
這本書讓我們領悟到生物學的重要與豐富,
獲得廣闊的視野與理念架構,
並清楚自己在生物世界的起源與地位,以及人類對自然的責任。
◎ 顏聖紘、程樹德 專文導讀
◎ 《中國時報》開卷版 一週好書推薦
麥爾是達爾文以來最偉大的演化生物學家,
他為生物物種寫下定義,他開創系統分類學,
這位當代生物學巨擘站在知識的高峰,
把自身投注於摯愛主題的畢生思索,傾囊相授。
他朝生物學汪洋撒下大網,
將科學哲學、生物學發展史、生物學研究領域等問題,一網打盡。
透過嚴謹的論述、透徹的洞見、博引的舉證,
帶領我們遍覽由生理學、細胞學、分類學、
形態學、發生學、演化學、生態學等學門構成的生物學版圖。
書中的觀點與見解,提供我們重新思考生命問題的新起點,
這是一位百歲生物學家留下來的一部浩瀚的生物學生命史。
(原書名:《看!這就是生物學》)
★名人推薦
以睿智的精湛觀點,縱觀生物學的大問題,文筆清晰且充滿熱忱。
──華森(James D. Watson),1962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得主
這本精鍊又具可讀性的書,
──威爾森(Edward O. Wilson),社會生物學家,普利茲獎得主
麥爾是……最偉大的演化生物學家,
──古爾德(Stephen Jay Gould),《達爾文大震撼》作者
《這就是生物學》無疑是麥爾這位二十世紀偉大的生物學巨人,
──默頓(Robert K. Merton),美國社會學家
看! 這就是生物學
看完這本書 讓您更了解生命內在的實質意義 跨越億年時空放大萬物微觀的世界 像望遠鏡一樣對整個世界了然於胸 ...
從DNA的微觀世界到人類智力的極限,從幹細胞研究到生命的起源,我們將帶你進行一場跨越時間與空間的驚奇之旅,重新發現我們對生命的理解與欣賞。▎生命的起源與發展本書揭露了生命科學背後的深層核心。它首先探討了生命的起源,解釋了大質量恆星作為煉丹爐和生命必需的有機分子在太空中的形成。書中也談到了宇宙中宜居帶的概念,進一步探索生命形成的可能場所。▎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與演化此外,本書也深入了解了生物分子的相互識別和自組裝機制,揭示了生命體組成的基本原理。接著,作者介紹了遺傳與演化的概念,包括如何解答「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以及生殖細胞是否也有所謂的「外遺傳學」現象。▎生物多樣性與智力的探索在探討生物的共性和特性時,本書探討了每個人為什麼都是獨特的,以及DNA序列對生物特性的影響。書中還談到了性別決定機制和器官排斥等議題。同時,該書也深入了解了生物發展的皇冠——智力,包括人的智力是否有極限,以及我們的大腦還有多少改進的空間。▎幹細胞研究與生物的未來本書還關注了幹細胞與複製的議題,詳細介紹了人體的更新之源——幹細胞,以及我們是否可以透過複製自己達到「長生不老」。在談及生命中的幾何關係和音樂時,作者用深入淺出的方式闡述了這兩者與生物學的關聯,並藉由神經學解釋經絡現象,為我們理解生物學提供更廣闊的視野。▎經絡現象的科學探討在本書的最後一部分,作者以全新的視角將東方醫學的經絡現象與現代科學相結合,嘗試以現代科學知識來理解並解釋這一古老而神祕的體系。透過深入探討穴位的發現、經絡理論的形成以及現代科學對經絡現象的研究,該書提供了一種新的視角來理解人體的生理現象,並進一步探索針灸治療的信號接收、交會與效應段。▎生命科學的終極追求這本書是一場深度的生命科學探索之旅。從生命的起源與發展,到分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再到生物的智力與遺傳,最後探討了幹細胞研究和經絡現象的科學性。它將帶領讀者跨越科學與哲學的邊界,了解生命的本質和生命科學的終極追求。這本書將幫助讀者更深入地探討生命的奧祕,也為生物學和生命科學領域提供新的視角和思考方向。從生物分子的組裝到幹細胞研究,從生物智力的解析到經絡現象的科學解讀,每一篇章節都是一次知識的冒險,每一篇章節都是一次對未知世界的探索,讓我們體驗科學的魅力,重新認識生命的價值與意義!〔本書特色〕本書透過對生物學多元且深入的探討,不僅豐富了讀者對生物科學的理解,也開啟了我們對生命科學未來可能性的想像。本書揭示了生命科學對人類福祉的重要性,以及科學如何帶領我們揭開生命的奧祕,提升我們對這個世界的理解。不論你是相關科系的學生,還是對該領域抱持濃厚興趣,都相當推薦閱讀。
環境變化太快,技術更迭太快,消費者興趣轉換太快…… 樊登大膽說出會讓很多管理者覺得不安的真相, 如實呈現最有益的領導力心得! ★帆書(原樊登讀書)創辦人樊登博士5年沉澱,重磅新作 ★百萬讀者信賴的《可複製的領導力》非說不可第二部 在一個優秀的員工就能拯救一家公司的瘋狂世界中, 人的個性和活力已經成為最稀缺的資源。 天才般的人都不是靠流程和規定打造出來的, 而是自己「長」出來的。 領導者當前最重要的課題就是 激發員工成為「沉浸者」,而不是當工具人! ◎專文推薦:《底層邏輯》作者 劉潤、IMV品牌執行長 馬克凡、北京清華大學教授 寧向東 ◎強力推薦:工作生活家主理人 白慧蘭、大人學共同創辦人 張國洋、大學院創辦人 許景泰、職場作家 謝文憲、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 俞敏洪、正和島創辦人 劉東華、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會長 宋志平 《可複製的領導力》說:讓80%的員工做到80分, 但現在,拯救公司的不再是這80%勤勤懇懇的人。 所以,《可複製的領導力(2)》說:要讓10%的員工做到1萬分。...
現代生物學
人類是如何誕生的?為何地球上會出現像我們這樣的物種?我們在宇宙中是否有一個特殊的地位或命運?我們要往哪兒去?為什麼?(這是最難回答的問題)兩度獲得普立茲獎的當代科學大儒、眾所公認的全球生物學家及自然歷史學家翹楚,愛德華•威爾森(Edward O. Wilson)從人類在非洲大草原上的起源開始,談及人類在地球及宇宙中定位的集大成之作。*入圍2014美國國家圖書獎*美國前副總統高爾、《紐約時報》、《出版週刊》、《自然》期刊、《華盛頓郵報》等重要媒體齊聲推薦苑舉正(國立台灣大學哲學系教授) 專文推薦王道還(生物人類學者)李家維(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邵廣昭(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執行長) 熱忱推薦(按筆畫順序排列) 身為地球上唯一有思考能力的物種,幾乎所有人都曾詢問這樣一個終極問題。為什麼會有人類這麼特殊的物種存在?我們存在的意義又是什麼?全世界最重要的演化生物學家,社會生物學的創始者,愛德華•威爾森,從生物學的角度,提出了他對這些亙古疑問的回答。人類為什麼這麼特殊? 與許多人文科學學者對此問題回答的取徑完全不同。威爾森從演化來回答這個問題。萬物均來自演化,人類的與眾不同,也只是自然演化這部偉大史詩中的一個插曲。但也是演化,讓人類成為地球上唯一同時擁有自私與無私兩種基因的生物。這兩種基因的衝突與撞擊,讓我們時刻活在矛盾與衝突之中,因此創造出了人類璀燦的文明,也讓我們擁有重新定義自己的能力。那意識呢?人類的自由意志呢?靈性呢?這些是否也可能來自演化?威爾森認為答案是肯定的。對科學尚不可解的事物,人類傾向用神秘力量來解釋,但從動物行為和人類文化的觀察中,卻總是能看到演化的擇汰力量不停地出現,但隨著科學的日益進步,我們是不是能以更理性的方式,讓對地球更有益的文化留存下來,而能汰除那些讓群體無法存活的自私的基因?人類要往哪裡去?我們該如何定義自己?即使人類在演化中曾有非凡的歷史機遇,但仍只是隨機事件造就了我們,如果人類要更清楚地認識自己,最好的方式就是與其他生命形式做個比較,甚至是與存在太陽系外的生物做個比較,這能讓我們更好地定義自己,肩負起人類被演化賦與的特殊責任。當AI機器人已能取代人類工作,人類登上太空也已指日可待,但我們所身處的地球物種滅絶、戰禍頻仍依然時時可聞,人類該如何跳出基因的窠臼?作者愛德華•威爾森以他當代科學大儒,頂尖的生物演化學家的身份,在書中討論了當前生物學界自《自私的基因》之後最受矚目的議題,並由此以科學的角度重新思考人類存在的意義,猶如曖曖微光,為我們指點一個可能的未來。▶我很高興也很榮幸有此機會為愛德華•威爾森的這本書,具名推薦。《人類存在的意義》,是他以從事螞蟻的研究及社會生物學的權威觀點來看,人類何以會造成「地球的第六次大滅絕」,以及相關的思索,值得一讀。──邵廣昭‧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執行長 ▶威爾森的文字清晰、見解深刻,獨樹一幟。他分析了人類存在的意義以及我們與實體宇宙的關係,不僅具高度可讀性,也極有啟發性。他毫不費力的將哲學融入科學,鋪陳他對人類命運的理論,成就了一部大師級的作品。身為全球最傑出的演化生物學家,威爾森在書中跨越了科際的界限,針對人類的面貌和我們眼前所面臨的抉擇做了寶貴的分析。──美國前副總統高爾 ▶這本書雖然文字簡潔,卻非常有震撼力,尤其書中所提出的一個新穎論點更具說服力:人類若為了成為超人而改造自身的心智,將會是一個無比嚴重的錯誤。威爾森明白:人腦雖有其侷限,但卻足以構築我們所需的未來。這樣的「存在保守主義」使我們更有理由歡慶──人類本身就是一個奇蹟。──比爾.麥奇本(Bill McKibben),《在機械化時代保持人性》(Enough)一書的作者 ▶這是本告別之作……威爾森先生真是一個充滿生命力的作者。兩度獲得普立茲非文學獎的他,在眾多生物學作家之中鶴立雞群,就像約翰‧勒卡雷超越其餘諜報小說作者般。他睿智、詼諧、生動又隱晦。──德瑞克.葛納(Dwight Garner),《紐約時報》書評(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兩度普立茲獎得主威爾森以他一貫的優雅風格,精準且赤裸地探究人類存在的本質。——《出版人週刊》(Publishers Weekly) ▶E.O.威爾森是達爾文最傑出的繼承人,身為科學家,他驚人的深度、廣度、經驗和才華帶給我們的,無異於對人類的全新認識……你將透過人類最偉大、最無畏的探險家之眼,看見人類存在的美好、神祕和無窮可能。──傑佛瑞.薩克斯(Jeffrey D. Sachs),哥倫比亞大學地球研究所所長 ▶這本書引導我們檢視人類物種的過去歷程和未來潛力,幾乎沒有寫得比它更好的書了……書中集結的專文文句優美、且足以引起論戰。──提姆.連登(Tim Lenton),《自然》雜誌(Nature) ▶沒有別的生物學家比威爾森更堅持不懈、雄辯滔滔地導正我們對人類起源的錯誤認知……我們應該感謝威爾森,他在自己輝煌生涯的晚期,仍訴諸理性和想像力,試圖開啟我們對自然的認識,啟發我們改變自己的自毀之路。──史考特.羅素.桑德斯(Scott Russell Sanders),《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 ▶威爾森問:人類在宇宙中具有特別的地位嗎?我們往哪裡去,為什麼?他藉由告訴我們科學界最新的創世故事來回答這個問題,提供一個深具啟發性和可信度的未來願景,這是項艱鉅的任務……威爾森是個徹底的樂觀主義者,也是堅定的現實主義者。我們對於一個先知的期待莫過於此了。──約翰.霍根(John Horgan),《科學人》(Scientific American)
「生物資訊」本身就是一套強大的工具,原始資料在這套工具分析處理後具備說故事的功能。生物研究有了資訊的影子,就意味著她的發展會跟資訊一樣快,這就是生物資訊的現況。尤其資訊技術與日俱進,基因體定序的價格越來越便宜。我在這本書的目標並不遠大,就是把這些生物資料都會遇到的「處理通則」解釋一次,然後做給大家看。本書採取的策略是,「如何第一次分析高通量基因定序就上手」。讀者不必擔心會被太多理論所淹沒,反而會驚訝於原來在自己電腦上安裝分析基因定序的軟體是多麼的簡單。他們會發現,以後再也不必低聲下氣的去懇求生物資訊學者,來分析自己產生的大量實驗數據。只要對生物資料處理有興趣,加上對Linux有學習需求的人都用得上。一向待在「濕實驗室」,想要了解基礎生物資訊的朋友,這本書是你的救贖。
《生物概念與教學》一書,含括中小學生各類型生物迷思概念與教學建議,內容有〈形形色色的生物與系統分類學〉、〈生態概念〉、〈中學生重要科學概念學習現況及教學改善策略研究:遺傳與演化概念〉、〈統整教學與學生的統整概念〉、〈學生關於開花植物生長與發育概念的發展趨勢與特性〉、〈生物運輸概念〉、〈學生對呼吸作用概念的理解〉、〈國中生學習「細胞」相關課程的研究〉,提供中小學教師使用,增進教師教學知能。本書彙集多位國內知名科學教育領域學者之研究成果,內容充實且深具參考價值,可做為中小學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學之參考。
.全新修訂版.由生物學家與畫家激盪出來的心血結晶.以前所未有的角度,顛覆你對生物學的想像.插畫精采,令人愛不釋手.頂尖高中推薦閱讀書單.大學生物課程指定教材你能想像,「高高在上」的你,和微不足道的細菌,都用著同樣的DNA語言,指揮生命的運作嗎?全世界的甲蟲約有30萬種,儘管色澤、花紋、圖樣都不同,但萬變不離其宗,牠們都有著頭、胸、腹的基本結構,只是比例不盡相同。細菌、玉米、楓樹、青蛙、蜘蛛、蝙蝠、大象、人類,看起來是多麼不一樣啊,但這些生物的細胞內竟然有共通的「能量貨幣」,真是不可思議呢!從最微小的細菌到最複雜的人類,全部被16種共通的模式貫穿,任憑生物世界再怎樣繽紛多樣,全都在這些共通模式下一視同仁。這就是《觀念生物學1、2》要傳達的核心觀念。
.全新修訂版,新增作者再版序.由生物學家與畫家激盪出來的心血結晶.以前所未有的角度,顛覆你對生物學的想像.插畫精采,令人愛不釋手.頂尖高中推薦閱讀書單.大學生物課程指定教材你能想像,「高高在上」的你,和微不足道的細菌,都用著同樣的DNA語言,指揮生命的運作嗎?全世界的甲蟲約有30萬種,儘管色澤、花紋、圖樣都不同,但萬變不離其宗,牠們都有著頭、胸、腹的基本結構,只是比例不盡相同。細菌、玉米、楓樹、青蛙、蜘蛛、蝙蝠、大象、人類,看起來是多麼不一樣啊,但這些生物的細胞內竟然有共通的「能量貨幣」,真是不可思議呢!從最微小的細菌到最複雜的人類,全部被16種共通的模式貫穿,任憑生物世界再怎樣繽紛多樣,全都在這些共通模式下一視同仁。這就是《觀念生物學1、2》要傳達的核心觀念。